得书 - 好书推荐、正版图书免费阅读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VIP会员
新书
快讯
注册 | 登录
100 条"恶人传"搜索结果
恶人传
[英] 约翰·班扬
班扬笔下的坏人并非像其他文学作品那般的凶神恶煞,班扬注重的是人内心的丑恶。
电子书
愿天下无甲肝:毛江森传
陈崎嵘
国际医学病毒学家毛江森的学术传记。
电子书
没有勋章的功臣:杨承宗传
刘培
中国放射化学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的学术传记。
电子书
赤子丹心 中华之光:王大珩传
胡晓菁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翔实地讲述了战略科学家王大珩的爱国奋斗故事。
电子书
让建南钟声传响大山深处
赖虹凯主编
本书收录了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至今每一届队员代表的访谈,以及对曾经受支教学生和受援学校代表的专访。
电子书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尹晓冬
王守武先生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半导体学的研究与开发的各个历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半导体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他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了优秀的贡献。他是我国微电子和半导体光电子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个锗合金晶体管,第1个半导体激光器,全功能4K位和16K位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他在国内早期积极倡导建立
电子书
探赜索隐 止于至善:蔡启瑞传
廖代伟
蔡启瑞先生,1913年12月3日(农历11月初六)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今为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五甲尾一个华侨店员家庭,现为厦门大学教授,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蔡启瑞是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中国分子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军者。本着尊重蔡启瑞先生朴实谦逊、实事求是、重在总结以为后人之所用的为人低调品
电子书
踏遍青山矿业新:裴荣富传
韩露
韩露、王浩琳、卢艳平著的《踏遍青山矿业新(裴荣富传)》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裴荣富学术成长历程。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电子书
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
陈君
经过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合理取舍、集思广益的过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基本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黄连天麻研究为中心,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童年(1929-1937)——记述了徐锦堂出生的家庭背景:精明的父亲因度量衡改制,由贫致富,爱子如命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第二章烽火中成长(1937-1948)——记述了徐锦堂青少年时期因日寇侵华,家业败落,颠沛流离,父亲、二
电子书
智者乐水:林秉南传
程晓陶
林秉南是我国著名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中科院资深院士,研究涉及明渠不恒定流、高速水流以及泥沙动力学等方面。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在历史背景的衬托下,体现出先生学术成长的不凡经历,反映出他的突出成绩和突出贡献。
电子书
从红壤到黄土:朱显谟传
等;
本传记通过撰写中国著名的土壤和土地整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几十年来在土壤发生、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系统回顾总结了朱显谟的学术成长经历,重点采集朱显谟的学术成长经历,包括其求学历程、教育环境、科学创新、研究方法、治学特点、学术传承等,深入挖掘对其学术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和事件,总结其科学思维。朱显谟的科研历程和科研成就,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等,是在中国科学与社
电子书
梦里麦田是金黄:庄巧生传
杨坚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终于解决了1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就。为此,小麦育种工作者功不可没,其中,我国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为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小麦遗传育种是一项见效慢、科研投入巨大、不易出成果的研究。……因此,很多小麦研究者一生都难以选育出一个新品种。”庄巧生在40多年的育种生涯中,主持和领导的课题组先后选育了“华北号”、“北京号”、“丰
电子书
情系花粉育株:胡含传
景建康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原所长胡含的学术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胡含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
电子书
但求深精新:陆熙炎传
朱晶
陆熙炎,1928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有机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参与铀萃取剂的研究,实现了个萃取剂P-204的工业化生产,为中国原子能工业作出了贡献;他z突出的成就是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所取得的多项出色研究成果,从而使他在这一领域跻身于国际前沿。本书基于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由科学史领域的学者经过严谨考证写成,真实反映了陆熙
电子书
科学人文总相宜:杨叔子传
等;
本传记以朴实的笔触,力求准确、完整、清晰地描绘杨叔子院士的学术成长经历,以全面展现他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以期为年轻一代树立一个现实的光辉典范。本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追溯杨叔子的家庭背景及求学经历。第三至八章勾勒了杨叔子从起步成长再到攀登科技高峰的学术成长之路,展现了杨叔子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成就,以及他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第
电子书
情系生物膜:杨福愉传
刘夙
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系列丛书的一本,将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后,全面、真实、详细地讲述了杨院士一生经历的点点滴滴,也真实而客观地向读者展示了杨院士的科研成就。杨福愉,生物化学家,浙江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历任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北京生物化学会、二届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线粒体和生
电子书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王运来
王德滋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必须兼顾“四个平衡”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形势下研究型大学特别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四个平衡。他认为,在当前的“双一流”建设中,亦需注意处理好这四个关系。本书对王德滋一生的学术成长、学术成就、学术贡献进
电子书
至纯至强之光:高伯龙传
王晓军
本书为高伯龙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传主高伯龙,192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激光陀螺研制领域作出了重大的突破,取得了重大进展。本书详细叙述了高伯龙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电子书
种质资源总是情:董玉琛传
刘旭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的传记。全书通过传主访谈、实地考察、史料搜集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地讲述了董玉琛的学术成长历程,总结了其人生历程、学术成长中值得后学汲取的宝贵经验。对本学科的学术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电子书
神乎其经:池志强传
陈洁
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第五批图书之一。池志强四我国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他领导的实验室是我国分子药理学受体研究的主要单位。在国内领先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独创设计的研究成果——阿片μ受体高选择性激动剂羟甲基芬太尼是国际承认为好的μ受体激动剂之一。传记生动展现了池志强在神经领域的非凡学术生涯和他踏实而精彩的人生。
电子书
根深方叶茂:唐有祺传
叶青
本书是第四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以传记的形式把采集工程的成果展现给社会公众,是采集工程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本书是在充分挖掘档案和书信等各种文献资料、与述访谈相互印证校核、严密证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内中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照片、手稿影印件等珍贵图片,基本做到了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体现了历史的鲜活,又立体化地刻画了人物,较好地实现了真实、专业、可读的有机
文章导航
<
1
2
3
4
5
推荐书籍
相关词语
科学家
意见反馈
我的书架
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