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当代日本中国研究(第4辑历史·社会)"搜索结果
当代日本中国研究(第4辑历史·社会) 电子书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电子书
  • 应星 著
  • 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抗争政治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
海天空阔共金阳——中国 ·文莱历史交往与当代关系研究 电子书
  • 杨小苑
  •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南京浡泥国王墓、历史上的浡泥国、文莱达鲁萨兰国、中国与文莱历史交往、携手谱写新华章。
文化研究(第32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春季刊。
文化研究(第27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6年冬季刊。
文化研究(第37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夏季刊。
文化研究(第40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0年春季刊。
中亚研究(第3辑) 电子书
  • 杨恕 主编
  •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册为第3辑。
中亚研究(第5辑) 电子书
  • 杨恕 主编
  •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册为第5辑。
文化研究(第31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冬季刊。
文化研究(第33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夏季刊。
文化研究(第29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夏季刊。
文化研究(第25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6年夏季刊。
文化研究(第28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春季刊。
文化研究(第34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秋季刊。
中亚研究(第7辑) 电子书
  • 杨恕 主编
  •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册为第7辑。
文化研究(第30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秋季刊。
文化研究(第35辑) 电子书
  • 陶东风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冬季刊。
荀子研究(第1辑) 电子书
  • 主编
  • 《荀子研究》是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本着荀子“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的精神,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荀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学术平台。本书是第一辑,包括“文本考证与释读”“荀子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荀子思想比较研究”“荀子的历史地位与荀学研究”“荀子与兰陵文化专题”“海外荀子研究”几个专栏。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总第4辑) 电子书
  • 顾海良 主编;程美东 副主编
  •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阵地,一直走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正是北京大学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之汇集。本辑分为“四个全面“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海外研究四部分,收录文章22篇,作者均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或业务骨干。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年第2辑/总第4辑) 电子书
  •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 编
  •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是一本专业性学术集刊,宗旨是“瞄准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重大问题,努力推进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个案研究和综合研究”。本辑从多个角度展现对于2016年周边外交方方面面问题的观察、评估和展望,涵盖主题有“‘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新合作、新共同体与新挑战”、“中菲关系发展的前景与挑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