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大学校园北京城(当代北京城市空间研究丛书8)"搜索结果
  • 陈瑾羲
  • 本书主要关注大学校园与北京城市空间的关系。
中国绿色减贫 电子书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
  • 本书根据所收集到的最新信息和数据,对农村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绿色减贫的效果加以评估,并给出了各个片区的绿色减贫指数。
北京市居民空气暴露活动模式参数手册(冬季篇) 电子书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手册》提供的活动模式参数涵盖不同区域、性别、年龄组的北京市居民工作日/休息日室内、室外、交通出行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及活动强度参数。《手册》共分为3个章节。其中第1章为说明,对《手册》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予以说明。第2章为活动模式参数推荐值,供读者针对全市居民进行空气污染暴露评价时参考。第3章为活动模式参数参考数据,列出了北京市及4个功能区居民的活动模式参数详细信息,便于读者根据特殊情况予以参考。
故宫服务 电子书
  • 北京旅游学会 编
  • 本书从观众游览服务、旅游公共管理、旅游综合保障、社群关系优化四个维度出发,通过二十个专题剖析了故宫以游客满意为根本,以综合效益提升为方向的服务理念、举措,为全国各类景区(点)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总论 电子书
  • 丁树奎,王刚,孙长军
  • 本书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管理体系、技术指南、信息化管理、应急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 电子书
  • 本书是系统宣传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了解北京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是研究北京老龄事业发展的宝贵材料,内容包含北京市养老服务的方方面面。书中重点阐述与养老服务需求密切相关的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回顾北京市养老服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北京市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总括描述北京市养老服务发展战略目标与愿景,具体展开阐述每一体系的现状、目标与行动举措,内容着眼于近期,同时兼顾长远
城市空间分析与区位政策:以北京、杭州为例 电子书
  • 李佳洺 著
  • 本书以微观企业数据为基础,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对城市产业的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形成机制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力图透过微观企业的区位布局,反映城市宏观尺度的空间现象,从空间角度揭示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对北京和杭州两个中国全球化、信息化先行城市的实证分析和对比研究,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未来城市内部产业空间发展的整体趋势,同时也展现了不同规模等级、发展环境城市中企业区位决策的差异化特征,有助于我国
北京青年社会结构变化与共青团工作改革 电子书
  •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北京青年研究会 编
  • 为全面掌握首都青少年群体的数量结构、区域分布、群体特征和利益诉求,北京共青团启动了“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将全市青少年按“全体青年”和“特征及新兴青年”两大板块,划分为22类群体,进行全维度系统调研,按1%的抽样比例,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10.8万份问卷和6000个面对面访谈,首次掌握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结构,形成了2+22+5篇调研报告。本书即是此次调查的研究成果,呈现了北京青年群体的结构变
励耘学刊(2020年第1辑) 电子书
励耘学刊(2018年第2辑) 电子书
励耘学刊(2019年第1辑) 电子书
励耘学刊(2019年第2辑) 电子书
励耘学刊(2018年第1辑) 电子书
与众不同的学生:学习障碍等特殊需要学生评量与干预案例精选(上下册) 电子书
  • 北京市西城区融合教育中心学习特殊需要教研组
  • 本书是以学习障碍为主体、涵盖多种类型的教育支持案例集。内容覆盖各类普通学校中常见的学习特殊需要学生及教师面对的难点问题,如:基于学校实践层面本位的学习障碍学生的识别、评量与干预;超常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与干预;自闭症学生的课堂教学支持等。
配电网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电子书
输变电设备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电子书
城市空间巨系统 电子书
  • 冉淑青 著
  • 当前,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也从数量向质量、从外延向内涵转变,以历史的眼光以及全球的视野紧贴时代的发展特征,研究城市空间发展路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本书对城市空间与经济、人文等要素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城市空间优化和发展未来的探索,正是对当前如何实现城市空间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这一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同时也为我国城市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拓思路并提供现实借鉴。
香山美学论集(1) 电子书
  •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 编
  • 2016年7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一期“中国美学暑期高级研修班”。与会者聚集在香山脚下,共同聆听,热烈讨论,相互交流——“香山一期”成为他们共同的名字。本书收录的27篇论文,选自研修班学员提交的个人成果。它们涉及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诸多方面,有着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代表了研修班学员个人的收获,也记录了中国美学界一次富有意义的学术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