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大美中华 56个民族概览"搜索结果
美劳区活动指导手册 电子书
  • 林玉萍
  • 本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聚焦美劳区,分为“认识美劳区”“美劳区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美劳区活动的组织原则和策略”“美劳区活动案例及分析”及“美劳区活动组织中的常见问题”五章,具体的实践指导及案例占全书内容的三分之二。
西北民族论丛(第18辑) 电子书
  • 周伟洲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18辑。
民族政治辑刊(第4辑) 电子书
  • 青觉 主编
  • 本刊致力于对民族政治相关研究对象、核心问题与研究方法做出持续、全面而有深度的考察和学理辩论。本册是第四辑。
民族政治辑刊(第5辑) 电子书
  • 青觉 主编
  • 本刊致力于对民族政治相关研究对象、核心问题与研究方法做出持续、全面而有深度的考察和学理辩论。本册是第五辑。
西北民族论丛(第16辑) 电子书
  • 周伟洲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16辑。
西北民族论丛(第13辑) 电子书
  • 周伟洲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13辑。
西北民族论丛(第15辑) 电子书
  • 周伟洲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15辑。
西北民族论丛(第17辑) 电子书
  • 周伟洲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17辑。
西北民族论丛(第19辑) 电子书
  • 周伟洲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19辑。
西北民族论丛(第20辑) 电子书
  • 周伟洲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20辑。
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研究 电子书
  • 谷禾 著
  • 经历了经济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任何处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成员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扰,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问题正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变迁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典型事例。在当前形势下,研究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变化情况,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多民族国家内的相关社会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文化和社会建构的视角,对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考察,并对当前形势下的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
民族学如何进步 电子书
  • 主编
  • 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阿拉伯学院承办。《民族学如何进步》汇集了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论文,围绕中国民族学理论与话语建构、民族学学科建设、民族学发展历程等主题展开论述,为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学派的建立建言献策。作者均为民族学、人类学界的著名专家,如杨圣敏、郝时远、王铭铭等。
民族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电子书
  • 吴萍
  • 本书内容包括:健康与健身知识、大学生体能训练、运动竞赛、民族传统体育、黔东南民族民间体育。
股权大布局 电子书
  • 方富贵
  • 股权布局是企业顶层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股权布局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让合伙更长久,让企业更值钱。
武平大赋 电子书
  • 陈厦生 主编
  • 为系统整理、展示“千年古邑文化武平”的独特风情和深厚底蕴,推动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宣传阐释和传承弘扬,中共武平县委、县委宣传部组织编撰了“梁野文库”这套系列文化丛书。《武平大赋》即其中之一。本书从历史、人物、乡镇、山水、时代五个方面,以全景式的手法、富于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对武平择其大要,逐一描述评点,供读者从感性的视角全方位概览武平历史人文、山川风貌和民情风俗。
国色大清 电子书
  • 红糖美学
  •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欣赏到16个传统色背后的文化故事。除此之外,本书还通过各种颜色深入挖掘了清朝代表性的文物与纹样。从服饰到建筑、器物再到画作,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本书不仅有详细的色彩讲解,还对清朝的用色规制、特点和崇尚的颜色等知识进行了介绍,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文化背景。每一种颜色的讲解都从严谨而新颖的角度给读者带来启示与思考。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颜色的书,更是一本引领读者深入了解清朝
大论瓶颈 电子书
  • 池庆光
  • 本书从一个经济学者、一个教育专家、一个13岁孩子父亲的视角,以事件为线索,以案列为载体,以“突破发展瓶颈、成就辉煌人生”为主题,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人生规划、企业发展、城市运营、国家战略等丰富内容。
李大霄 电子书
  • 李大霄
  • 本书共分六部分,包括: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判断大势的风向标;有时需淡泊,有时需勇气;股市杂谈;我眼中的大势;媒体聚焦。
大徽班 电子书
  • 谢思球
  • 本书以徽班进京第一人高朗亭为主角,再现了徽戏从地方戏曲,演变、成长,发展嬗变为京剧的风雨历程。乾隆五十五年,余老四、高朗亭率三庆班进京贺寿,大获成功,四大徽班齐聚京城。在花雅之争中,徽伶坚持“台上演戏,台下做人”的薄云高义,在京城梨园站稳了脚跟,徽调几经起落、屡遭打压,但徽班艺人努力开拓,淬炼技艺,以二黄腔为主,融合汉调、昆腔等多种声腔,“联合五方之音,成为一致”,最终推动京剧艺术诞生。
海大轶事 电子书
  • 主编
  • 本书是为海南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而作,书中通过近40篇小文章讲述了海南大学筹备、建立、发展过程中的人和事,内容涉及对海大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学者、领导人、企业家、华侨的事迹,海大对新中国“橡胶”种植业的贡献以及海南的历史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