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英国研究(第6辑)"搜索结果
城市史研究(第34辑) 电子书
  • 张利民 主编
  • 《城市史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城市史研究专业刊物。
城市史研究(第35辑) 电子书
  • 张利民 主编
  • 《城市史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城市史研究专业刊物。
城市史研究(第39辑) 电子书
  • 张利民 主编
  • 《城市史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城市史研究专业刊物。
区域史研究(总第1辑) 电子书
  • 温春来 主编
  • 中国区域史研究重镇中山大学主办刊物,本册是创刊号,第1辑。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9辑) 电子书
  • 童星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本册为第9辑。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12辑) 电子书
  • 童星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本册为第12辑。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3辑) 电子书
  • 童星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本册为第3辑。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5辑) 电子书
  • 童星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本册为第5辑。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7辑) 电子书
  • 童星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本册为第7辑。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8辑) 电子书
  • 童星 主编
  • 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本册为第8辑。
社会史研究(第8辑) 电子书
  • 行龙 主编
  •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本册是第8辑。
城市史研究(第41辑) 电子书
  • 张利民 主编
  • 《城市史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城市史研究专业刊物。
社会史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 主编
  • 《社会史研究》是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本书为第14辑,分为四个栏目,“专题论文”内容涉及刘大鹏的生平、明代的“降虏人”问题、近代中国的林业及资源保护问题、上海四明公所助葬体系的构建、中国近代护士及医疗护理的发展等;“学术评论”讨论地域社会秩序与地方史志的编史学,探究中国宗族系谱理论研究的内涵与价值;“书评”评论的著作为沈爱娣的《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第2辑) 电子书
  • 主编
  • 区域文化不同于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往往只着眼于对一地之文化的认识,而区域文化则包含了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整体文化的深切关怀。《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主要刊登与中国区域文化的理论和创意研究相关前沿成果,包括笔谈、理论反思、专题研究、文化创意、特色史料等栏目,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梳理、从史实到史料,全方位地观照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的各个面向,以期为中国区域文化的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全方位的高端发文和交流平台。
国别和区域研究(总第6期) 电子书
  • 罗林 主编
  • 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六期。
英国公地制度研究 电子书
  • 赵文洪 著
  • 本书运用收集到的国内外丰富的资料,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英国公地制度,内容包括:有关公地制度的基本概念;公地制度中的私有与公有、私人与公共之间的产权关系;公地共同体的治理方式;公地制度与穷人之间的关系;公地共同体中公有与私有、公共与私人之间长期的斗争和博弈;彻底摧毁公地制度的圈地运动及其经济社会后果;西方自18世纪以来对公地制度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作者对这一制度的评价。
阿拉伯研究论丛(总第6期) 电子书
  • 周烈 主编
  •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本册是第六期。
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第2辑) 电子书
  • 吴佩林 蔡东洲 主编
  • 本书系《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第二辑。本辑的主题是“州县档案与清史研究”。对清代历史的研究,州县档案与正史、方志、族谱、官箴书、日记等史料相比,有其独特的价值。充分利用州县档案不只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亦会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若善加利用,可以使研究者获得更加鲜活的文本,进而有可能得出更加贴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媒介文化研究(2019年第1辑) 电子书
  • 陈龙 主编;李春雷 曾一果 执行主编
  • 《媒介文化研究》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是发表媒介文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前沿研究成果的专业集刊,旨在关注国内外媒介文化的前瞻性、前沿性理论与实践问题。书中主要设有媒介文化理论、媒介与流行文化、城市文化、文化研究前沿视点、媒介与社会心理、影视文化批评等栏目。
计量经济史研究(第2辑) 电子书
  • 陶一桃 主编;刘巍 执行主编
  • 本刊是计量经济史研究的园地,主要刊登中国计量经济史和外国计量经济史研究的论文,也欢迎专门做经济史数据挖掘与估算的论文。本刊意在探讨历史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崇尚从历史角度修正、补充和完善经济学理论的探索精神,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推动学界深入研究经济史,发现经济学说暗含的前提假设与当代经济的差异,使经济史真正成为经济学的“源”而不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