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搜索结果
  • 吴亚南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具独特民族性特征。
广州宏观经济运行:1978~2018(历史、逻辑与实证) 电子书
  • 刘巍
  • 本书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78-2018年,意在总结回顾广州市改革开放40年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与数量关系。
胡适文化观研究 电子书
  • 胡适的整个思想体系宏大而庞杂,其文化观理论更是博大精深。胡适文化观的研究绝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也不是将散落于文献中有关文化观的只言片语采摘出来,更不是生硬胡乱地编造与罗织。本书从文化观的视角,重新诠释与爬梳胡适的理论观点,型构出胡适文化观范式;并选择胡适所参与的主要文化论战进行研究,全方位地系统展示胡适文化观的思想体系。
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研究 电子书
  • 林聚任
  • 本书从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兴起谈起,介绍了此思潮兴起的学术与社会背景。
临床研究设计与实践 电子书
  • 孙颖浩
  • 本书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出发,以临床实际案例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作为知识点串联其中,突出实用性,系统介绍了临床科学研究全过程。本书共分十二章,介绍了包括个例报告、病例系列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比较效果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诊断试验、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概述、生物标记物驱动的临床研究设计、以及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平台建设及应用等章节。每一章以一个或多个实际案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 电子书
  •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
  • 本书收录了2016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的专家发言和优秀征文共29篇。全书主要探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论及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时代背景、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意义和战略重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等议题,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2016) 电子书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 编;马援 主编;张国春 朱渊寿 副主编
  •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本书主要收集和梳理2015年话语体系研究领域相关文章,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归纳为“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与话语体系创新”、“人文视野中的话语体系建设”、“经济理论实践与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外交与国际话语权”等5个专题。
污名:差异政治的主体建构及其日常实践 电子书
  • 姚星亮
  • 梳理了污名的负面效应与社会危机,探讨了走出污名之可能与政治文明的社会之可能。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电子书
  • 赵笑蕾
  •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及其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关系研究 电子书
  • 胡海涛责编周璠
  • 本书主要研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及其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系。研究首先从哲学层面讨论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含义和标志、基础和条件、过程和特征、趋势和引导,进而在每个主题中,讨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系。最后,以天津科技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案例,分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促进作用。
城乡中国基层治理:经验与逻辑 电子书
  • 魏程琳
  • 本书尝试从基层的视角,从微观机制的角度,探讨亨廷顿悖论何以在城乡中国的治理图景中失效。
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逻辑 电子书
  • 刘迎秋
  • 总结和梳理我国经济微观主体自主发展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我与中国编辑学会——纪念中国编辑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征文集 电子书
  • 中国编辑学会
  • 中国编辑学会的30年,也恰好是推行市场经济的30年,在这30年当中,出版有过繁荣辉煌,有过亮眼的成绩。站在新的起点总结和回望,也是继续履行新时代的新使命。20世纪以来,涌现一批伟大的出版家,耳熟能详的有叶圣陶、巴金等等。20世纪初,出版在传播新知、启蒙民众方面做了很多扎扎实实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书籍也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打开一扇扇“世界之窗”。近来,出版研究院在各高校陆续设立,从业者对出版的贡
理想教育文化建构:“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 王世元著
  • 理想教育文化以培养具有“尊重、民主、责任、科学”素养的“最佳公民”为目标,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减负三个方面的落地。可以说,理想教育这一理念,从根本上确立了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社会人的目标,将个体成长的需求和国家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作者王世元,作为三十多年耕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一线的教育者,在本书中,从学校教育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方面,聚焦“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书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电子书
  • 吕妙芬
  • 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的兴衰。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5辑) 电子书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 编;耿化敏 主编;李坤睿 副主编
  •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青年教师为主,并邀请校外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参加研讨,由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评论人,为中共党史青年学者架设的一个制度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本辑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与现实”“中共视域下的性别与政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前沿”“中共农村治理问题研究”“中共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向”五个板块展开论述,反映了目前学界在党史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电子书
  • 孟捷
  • 本书对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学 电子书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
  •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力图借助此项重大倡议推动丝路文化研究,并通过具体研究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因此,2015年8月2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举办了“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学”研讨会。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就是从与会者提交的30余篇论文中选出的。这些论文涉及文学、历史、宗教、音乐、美术、探险、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丝路文化的丰富性。
《文学评论》六十年纪念文汇 电子书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
  • 《文学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大型学术刊物,主要内容为关于文学理论、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史问题、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研究和评论文章。本书收录数十位学者的纪念文章,覆盖《文学评论》的编者、编委以及来自全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作者群体,这些温暖的回忆,真实记录了刊物六十年的熔金岁月与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
  •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