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搜索结果
  • 岳南
  • 岳南披沥六载,倾注大量心血,全新书写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与中国教育黄金时代。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秋之卷:总第20卷) 电子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秋之卷) 电子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秋之卷) 电子书
励耘学刊(2018年第1辑) 电子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入学考试指南 电子书
  • 王国伦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本书对该学院及各系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2000年入学考试的专业试卷中选出一部分优秀试卷,供报考者参考。
铁道机车制动机 电子书
  • 李长生
  • 本书根据职业教育铁道运输类专业群中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和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教学计划中“机车制动机”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全书以东风系列内燃机车使用的JZ一7型空气制动机及SS4改型电力机车使用的DK-1型电空制动机为例,依据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介绍制动机的性能、构造、控制关系、作用原理、验收原则及实际运用。此外,书中还介
心脏病学实践2015 电子书
  • 胡大一
  • 《心脏病学实践》系列丛书已经伴随着读者殷殷的关爱走过了14个春秋。《心脏病学实践(2015)》为长城国际心血管学会议用书。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问题和研究进展、从病例学习处理原则等部分阐述,每一部分以数篇论述组成,完成者均为该领域权威专家,阐述临床热点、疑点和难点,条理清晰,内容严谨,配图清晰美观,文字精准简练。
中国绿色减贫发展报告.2017 电子书
  • 本书是延续2016年的绿色减贫发展报告,对全国总的扶贫政策、措施等进行研究、分析,对个别成功案例进行梳理、介绍,以供借鉴。
校长如何践行依法治校 电子书
  • 刘晓英著
  • 本选题分为前言、正文、文献、附录、后记五个部分。正文共5章,包括坚定依法治校信念、改进学校规章制度、引领教师依法执教、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提升法治思维品质。沿着“信念起步,经由改进-引领-保护的实践过程,直至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品质”的逻辑路线,呈现一条中小学管理者提升自身法治素养的完整路径,沿着这条路径,探讨学校管理中的问题与现象,提炼依法治校的经验和智慧,寻找解决矛盾的规律、策略与方法,促成理论向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课版) 电子书
  •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组编
  • 本书内容结合微电子产业和计算机硬件产业的最新发展现状和技术前沿,注重基础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相结合,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划分,全书共9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由第1~3章组成,包括基本知识、逻辑代数基础、半导体与集成门电路;第二部分是数字逻辑电路的经典设计和分析方法,由4~8章组成,包括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信号产生与变换电路、数模和模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基于RISC-V代理内核(在线实训版) 电子书
  • 组编
  • 本书为基于RISC-V代理内核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教材,实验分为设计基础实验和挑战实验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RISC-V体系结构、PKE实验和实验环境配置、中断处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系统。本书采用RISC-V代理内核在实现代码规模极简化的同时,也更好地保证可操作系统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将实验重点放在操作系统重要概念对应的实现。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操作系统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基于RISC-V在线实训) 电子书
  • 组编
  •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其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具有强支撑作用,是强化读者计算机系统能力、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作者本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验目标系统化、实验平台虚拟化、课程实验在线化、实验过程游戏化”的原则,历经十年持续的实践教学改革,开发了一系列原创的硬件在线仿真实验,建立了立足计算机系统、逐层递进、以设计型实验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理路及当代价值:崔大华选集 电子书
  • 崔大华 著
  • 本书由作者发表于不同时期的期刊与论文集组成,集中阐述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源起、内涵、特质与演变。书中在宇宙事物的变革论、气数论、时势论的框架下,以中国传统的本体论、心性论、人生论为主线,以孔子的超越之命、自觉之仁、规范之礼为主导,辅以庄子的自然之道、灵动之气,系统阐释了秦汉天人之学、魏晋自然之学、宋明性理之学的意蕴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所承载的文化使命。
中国近代思想脉络中的民族主义 电子书
  • 郑大华
  •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与中国近代相始终,并贯穿于其他各种思潮之中,对中国近代产生过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整个中国近代(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历史过程及其理论建构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就是要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厘清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演变过程,以及与此过程相适应的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过程,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
华侨大学史(1960~2020)(全2卷) 电子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十卷) 电子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九卷) 电子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六卷) 电子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七卷)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