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这样和孩子定规矩 孩子不抵触"搜索结果
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电子书
  • 鲁鹏程
  • 用更平和、更有效的方式让孩子更自律。
这样和孩子相处: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 电子书
  • 刘颋颋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安全感、自尊感、自主性、创造力,源于懂得与孩子相处的父母。从发展心理学角度,陪伴孩子0-18岁,做更好的父母。
孩子应该这样上兴趣班 电子书
  • 陶功财,陈丽华
  • 本书主要分10章来讲解,第1-6章主要讲解兴趣班的选择、可能出现的误区以及艺术类、运动类兴趣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第7-10章和附录主要讲解语言、思维、学科、手工类兴趣班的选择技巧和注意的问题。
家有熊孩子,妈妈这样办 电子书
  • 文静
  • 如果你不倾听熊孩子的心声,就无法搞清他们行为的原因。如果你搞不清楚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想纠正他们的缺点就是不可能的。本书从不同角度,对熊孩子的“恶劣”案例追根溯源,对他们的“恶劣”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家长从行为习惯、性格情绪、思维逻辑、怪异心理等各个方面寻找熊孩子犯“熊”的症结所在,让父母认知孩子的“熊”,理解孩子的“熊”,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纠正孩子的“熊”,不吼不叫,用正确的教养方式陪伴孩子健
这样做,孩子眼睛亮、视力好 电子书
  • 夏莹
  • 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的眼部不适,比如游泳引起的结膜炎、异物入眼、眼分泌物突然增多等;常见的视力保健的误区,比如眼镜戴上就摘不掉了吗、眼镜越戴越近视吗、眼药水吗、护眼灯能缓解儿童视疲劳吗;常见的眼部疾病,比如近视、远视、散光的正确处理;护眼爱眼小常识:如何正确使用眼药水、眼睛是否需要防晒、如何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如何通过运动和营养让眼睛更健康……本书特点:1.内容实用,且语言贴近生活,科普性强,易于读者
风吹麦浪 电子书
  • 红孩
  • 红孩的文章总是会拨开现实的云雾,擦净蒙蔽人们双眼的积垢和尘埃,拂去俗世人生的偏见,呈现给我们一个极美好的人生境界。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电子书
  • 何小英
  • 教育孩子,不仅仅要有爱,还要有方法。三位亲子教育专家总结育儿经验,把方法带给你。
正向养育:家长不焦躁,孩子不厌学 电子书
  • 刘玉新
  • 一本心理自助家庭养育手册。
不焦虑的数学:孩子怎么学,家长怎么教 电子书
  • 贼叉(朱晓睿) 著
  • 本书讲述了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方法,用经典例题剖析解题思路和知识难点,并探讨了如何提升计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为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家长提高家庭辅助教育水平,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实现自学和自练,并根据自身条件有效提高成绩,提供了切实可行、容易上手的方法和思路。
不监督不发火,让孩子主动学习 电子书
  • [日] 筱原菊纪
  • 日本知名教育家、东京理科大学教授筱原菊纪融合20年脑科学研究的学习法则。
好妈妈不吼不叫辅导孩子写作业 电子书
  • 鲁鹏程
  • 《家庭辅导不吼叫,提升孩子作业能力》
不焦虑的几何:孩子怎么学,家长怎么教 电子书
  • 贼叉
  • 本书讲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平面几何的学习方法,用例题剖析了解题思路和知识难点。
高情商父母这样说 孩子自主又自律 电子书
不急不催 轻松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电子书
  • 何小英
  • 教育孩子,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如何不吼不叫教育孩子?看这本。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声律启蒙 电子书
教孩子学象棋——提高班 电子书
  • 《教孩子学象棋》编写组编
  • 本书列出了400多道中局战术和古谱中残局杀法的练习题,最后安排了33个象棋高手在各类象棋大赛中下出的实战中局片断,并加以适当解说。
教孩子学象棋——初级班 电子书
  • 《教孩子学象棋》编写组编
  • 本书分为四章:基础知识、基本杀法、实用残局、布局常型,内容包括“棋盘与棋子”、“棋子的走法与价值”、“记录方法”等。
职场必读: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 电子书
  • 子不言
  • 本书立足现实,激励员工更好地更加努力用心地工作,做一名心智成熟的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都需要把工作做好。本书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从十个方面讲解如何在职场中做一名心智成熟的员工,分别是:敬业、责任、忠诚、服从、定位、高效、创新、执行、团队、激情。书中选取了贴近生活的工作实例,从多方面讲解了在工作中培养锻炼自我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让读者明白这是工作中的一笔财富。书稿有借鉴性、可参考性。
儿童心理画:孩子的画会说话,孩子的画这样读 电子书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电子书
  • 张文质
  •     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错,更具;也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令人自豪。{simg}//img10.360buyimg.com/imgzone/jfs/t1/87178/2/146/329763/5da7baf3Eddeac767/18a3a78bc005156a.png{eimg}{simg}//img10.360buyimg.com/imgzone/jfs/t1/63009/19/13080/302120/5da7baf3E443cd0d3/feefe9b3a2a7fdf1.png{eimg}{simg}//img10.360buyimg.com/imgzone/jfs/t1/62384/13/13303/129791/5da7baf3Ec68d87ca/8f9739cf3ab71044.png{eimg}{simg}//img10.360buyimg.com/imgzone/jfs/t1/78697/14/13193/102107/5da7baf3E21314ebf/854a922f808a9032.png{eimg}{simg}//img10.360buyimg.com/imgzone/jfs/t1/105852/1/106/119128/5da7baf3E93ebbe8b/154cda906749fbd5.png{eimg}{simg}//img10.360buyimg.com/imgzone/jfs/t1/86415/19/142/231568/5da7baf4E68ce625f/3f24a13d42d0281d.png{eimg}  孩子是我们的甜蜜,我们的忧伤。  每个孩子都是未知,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在父母手中,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曾在全国发行量大的报纸之一——《扬子晚报》等报刊上连载,精心修订的第二版增加了作者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更有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