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问·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大学问·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

内容简介

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中国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国崩溃和分裂的命运,建立一个高度有效且长期稳定的国家?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具有何种历史合理性与独特性?今后的中国国家能否继续维持“既大且强”的格局?本书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书是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全书主要围绕对现代中国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问题,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书写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展开研究。作者从全球史的视角,着眼于地缘政治、财政军事和政治认同三个要素,全面论述十七至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全书视野宽广,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对于试图理解现代中国之过去与未来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精彩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李怀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美国徳克萨斯大学奧斯汀分校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2015—2021)。主要论著有《重构近代中国》《乡村中国纪事》《华北村治》,主编两套大型丛书:“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道路的再思考”丛书、“当代中国史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总序

中文版前言

图表列表

第一章 导论

问题所在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中国的历史实际

中国:为何既“大”且“强”?

建造现代中国:三个关键环节

地缘、财政、认同:一个分析架构

地缘政治

财政—军事构造

政治认同

若干关键论题

早期近代疆域国家的形成

迈向近代主权国家

统一集权的现代国家之肇建

中国道路的独特性

第二章 早期近代疆域国家的形成:清朝前期和中期的中国

边疆的整合

地缘利益和地缘战略

边陲整合的目的

中国的再定义

治理边疆

从平等到臣属:清代的边疆

连结边疆各地的喇嘛教

治理内地各省

合法性的考量

低税率

田赋蠲免

限制税收

地方治理中的自主性

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性

复合型集权自主

集权国家的低成本

在帝国与主权国家之间

清朝在多大程度上是“中国”的?

第三章 边疆整合的限度:清朝财政构造中的低度均衡机制

清朝的战争与财政

财政周期

战争的资金来源

清朝财政的低水平均衡

“均衡”的定义

清朝的经济承受能力

清朝在世界历史上的独特性

地缘政治关系:垂直型与平行型

社会经济结构与国家构建:强制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

历史遗产和国家构建:宪政还是专制?

第四章 地方化集中主义:晚清国家的韧性与脆性

财权区域化

低度均衡机制之脆弱

财权的非集中化

财政构造之转型

督抚之财政自主及其有限性

有条件忠诚之滥觞

汉人疆吏之崛起

忠诚之再定义

“十八国”

自强新政与原初型民族主义

地方化集中主义

第五章 从内陆到沿海:晚清地缘战略的重新定向

传统地缘秩序之终结

塞防与海防

地方化集中主义的成与败

西征之财政支援

海防之财政支援

海防为何失败

藩篱之失却

第六章 迈向现代民族国家:清末新政时期的国家重建

财政构造中的高度非均衡机制

新政之财政支援

高度非均衡机制之滥觞

地方化集中主义的陷阱

财权之再集中

军权之再集中

绅士精英

合法性的三重危机

缔造新的民族

满汉一体化

构想“中华民族”

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

第七章 集中化地方主义:民国前期财政军事政权之勃兴

军阀竞争中的赢家与输家

中央与各省

奉系之崛起

小省强人

赢家与输家

为何国民党势力胜出?

广东与北伐

武汉国民政府之困境

北伐之推进

走向国家统一

军事统一

南京政府之实力所在

财政统一

比较分析:从区域到全国的建国路径

第八章 半集中主义的宿命:国民党国家的成长与顿挫

制造新的正统

宣扬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之紊乱

党国之政治认同

以党领政

蒋介石领导权的巩固

派系倾轧

民族危机与政治团结

国民党国家的半集中主义

第九章 国家建造的全面集中主义路径: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之交汇

共产党革命的地缘政治

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

毛泽东的对苏策略

打造政治认同

掌控军事和政治权力

确立意识形态之主导地位

形塑政治认同

东北地区与国共内战

为什么东北如此重要?

苏联的支援

东北的实力

共产党根据地的财政构造

从分权到集权:1945年前的经历

走向财政统一

动员与渗透:土地改革的双重意图

渗透到村落

一个比较分析

地缘政治与军事战略

认同与士气

财政制度

第十章 比较视野下的现代国家转型

疆域的扩张与整合

王朝的衰落与调适

迈向民主抑或高度集权

第十一章 历史地认识现代中国

“民族国家”的迷思

现代中国之成为“问题”

中国为何如此之“大”?

中国为何如此之“强”?

国家转型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原始资料部分

中、日文论著

英文著述

大学问·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是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怀印。

得书感谢您对《大学问·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电子书
这本书回应了普通话与方言话语次序背后的问题,即普通话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衍生品,亦是形塑“现代中国”的关键元素。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传 电子书
本书讲述了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的传奇人生。本书讲述了潘序伦先生儿时的纨绔生活到青年时期的刻苦求学经历。介绍了他在美国学成归国后通过实业报国为我国会计事业做出的不朽功绩。还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潘老的坎坷经历,彰显了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
我的厦大范儿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从知行合一、青春建功和多彩校园三个方面出发,记录在校师生和校友的求学、实践和工作经历,展现厦大人的奋斗与担当、责任与奉献。知行合一部分,主要记录厦大师生的社会实践、留校任教、竞赛比拼等经历;青春建功部分,主要记录厦大校友的扎根基层、入伍参军和艰苦创业等故事;多彩校园部分,主要记录厦大学子的求学之路、个人成长、师生情谊等内容。百载风雨,百载希冀,百载一梦,每一篇文字、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厦
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 电子书
本书基于美、英、德等多国原始档案,详细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英美两国的军事战略发展,以及两国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基础及确立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 电子书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本书每章均分为六大板块,依次为“本章导学”“知识框架”“内容梳理”“课后实践”“拓展阅读”“巩固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