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德:一项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

青年路德:一项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巨匠埃里克森的成名之作2.开创心理学、历史学与传记融合研究的经典名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细腻情感的作品。作者以自己开创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重新书写16世纪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刻画出一个承担着个人的、家庭的、宗教的、历史的重担,苦恼于“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濒于崩溃的迷惘青年,如何一步步在化解心理危机的同时迈向世人眼中的伟大。


1517年,33岁的路德公开反对教廷贩卖赎罪券,开启惊天动地的宗教改革。在作者眼中,这是路德对“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跨越,而这一个人的跨越撼动历史,引领众人度过整个时代的危机,因此,心理学研究无法将个人与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分割。


作者简介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 1902-1994),著名徳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以首创“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和“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闻名于世。曾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匹兹堡大学。


埃里克森早年在德国师从安娜·弗洛伊德,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后移居美国开展临床与学术研究。除了是一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专家,他还将心理发展的视野扩及社会和历史领域。其主要著作有:《童年与社会》《青年路德:一项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甘地的真理》《生活史和历史的瞬间》等。


译者简介


舒跃育,吉林大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传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心理传记、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张继元,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师,兼任本校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心理传记、叙事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推荐序一 悬宕,人生之必要/ 丁兴祥、赖诚斌

推荐序二 内向超越,东西方的相遇/ 翁开诚

序 言

第一章 个案与事件

1. 同一性危机与青年路德

2. 精神分析的意义

3. 意识形态与自我身份认同

第二章 唱诗班中的发狂

1. 路德为何发狂? 

2. 再次提出解释的原因

3. 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年路德

4. 青年时期的悬宕

第三章 对谁服 从? 

1. 马丁与他的父亲母亲

2. 学生时代的马丁

3. 重大转折:路德的皈依

第四章 全有或虚无

1. 同一性扩散

2. 比拟希特勒

3. 形而上学的焦虑

4. 早期的“基本信 任” 

5. 反抗父亲

第五章 首次弥撒与死胡同

1. 实习修士生涯

2. 与天主教的婚姻

3. 平静水面下的汹涌波涛

第六章 “真意”的含义

1. 罗马之行

2. 宗教哲学与同一性

3. 在维滕贝格的讲学

4. 路德的释义学与真意

第七章 信仰与愤怒

1. 反叛还是妥 协? 

2. 同魔鬼的斗争

第八章 结语

1. 祷告与内省

2. 生命发展阶段:同一性的渐成论原则

3. 完善危机

4. 在早期基本信任中寻求信仰

5. 遥望瓜达拉哈拉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青年路德:一项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是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埃里克·埃里克森。

得书感谢您对《青年路德:一项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指出,齐泽克主体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上,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嫁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缝合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这种结合彰显出意识形态的主体间性、幽灵化和不可能性的理论特征。但这种缝合显然不可能完美无瑕。在理论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陷入了后结构主义的窠臼中;在实践上,滑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泥沼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批判性地考察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
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 电子书
从心理机制到生理机制,从教育理论到社会实践,全面涵盖早期阅读的方方面面!
儿童阅读的世界.Ⅱ,早期阅读的生理机制研究 电子书
从心理机制到生理机制,从教育理论到社会实践,本书全面涵盖早期阅读的方方面面。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电子书
心理学家支招,大量教学一线案例,层出不穷的沟通方法,心理小测验加深理解,排除沟通障碍,洞察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
儿童阅读的世界.Ⅲ,让孩子学会阅读的教育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入选国家图书出版基金的国际儿童阅读研究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