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祖刚

张祖刚简介:

一个城市不是由单纯的建筑组成,城市、建筑、园林是三位一体的整体。当今园林发展趋势是生态、环保,是人与自然如何共生。

翻看着手中这本装帧精美的《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引起我浓烈兴趣的不仅是书中幅幅画面清晰、难得一见的的图片,更是这本书的作者———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张祖刚教授,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为这部著作的完成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当今这个“匆匆”的时代,这大概算是“个案”了。

城市、建筑、园林缺一不可

一个城市不是单纯由建筑组成,城市、建筑、园林是三位一体的整体,城市、建筑在园林之中,园林又在城市、建筑当中,三要素缺一不可。张教授深谙其中的原理。身为建筑师的他,能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一部关于园林方面的书,也就毫不奇怪了。我们的先人作品中早已留下了这个原则的印迹。老北京城的规划建设都是从城市、建筑、园林统一考虑的。老北京城里,皇宫设在中间,外围有公园,即宫廷的御园,指的是中南海和北海,景山作为屏障从西北环绕着皇城。皇城以红、黄、绿为基调颜色,周围居住区是灰色,衬托出皇城的辉煌,这里的绿色指的就是绿树的颜色。皇城最核心的部分包含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个要素。评价一个城市的好坏绝不是一栋建筑或几栋建筑决定的,必须从城市整体考虑,园林是这个整体里不可缺的因素。从规划角度看,城市、建筑、园林组成一个大整体,人们生活在其中。

园林能使人与自然更接近,随着生态破坏的日趋严重,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今天的园林已不仅仅是简单地种花种草,而发展为大尺度、大园林的概念,以全球生态环境需要研究园林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这里必须提到的是让张教授念念不忘的恩师程世抚先生。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读美国哈佛大学、康乃尔大学景观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者,学成回国后任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40年前就已经意识到全球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整个地球角度考虑生态平衡,提出建立城市绿地系统。而在当时,人们的头脑中没有生态环境的概念,实施起来很困难。上个世纪50年代,当程先生任城市设计院研究室主任时,张教授是他的秘书。无疑,程先生对生态环境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这也许就是张教授关注生态,关注园林,成就今天这部《世界园林历史发展概论》的动力源泉。

张祖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