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舍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书籍
老舍《老舍精品文集》套装
  •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在运用鲜活的、纯净的北京语进行文学创作和话剧创作方面,老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他不但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的先驱者之一,而且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伟大作家。
四川人民出版社《茶馆》
  •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曹禺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王蒙全剧的文字并不多,就写了五十年,七十多个人物,精练的程度惊人。——陈白尘
老舍《离婚·老张的哲学》
  • 那些小人物的故事,岂止发生在那个时代!《离婚》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描写了北京旧时政府机关里一群小职员们的悲欢离合的生活;《离婚》虽然写的是“离婚”,但却没一个人真正离婚。《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幽默风格的代表作——“一个无赖的自我修养”。随书附赠精美书签!为了更舒适的阅读,封面选用高阶映画艺术纸,内文纸采用高档纯木桨环保胶版纸。
老舍《小说》
  • 《茶馆》老舍经典小说代表作,精编细注无障碍阅读。《骆驼祥子》老舍经典小说代表作,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3名!精编细注无障碍阅读。《烟火》王松专注于人间和俗世,他的头脑里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故事。——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王松是当代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首先是好看,无论故事还是人物,都让人兴致盎然过目难忘。《烟火》是典型的当代津门市井小说,它烟火气的内容是过去的,而表达内容的方式和观念是现代的。通过《烟火》,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和当代生活不一样的活色生香的天津。一一孟繁华(文学评论家)盛满故事的一条胡同,历尽风雨的百年津门。市井生计磨炼各怀绝活的小民,民族危难锻造热血苏醒的勇士……一位手艺精湛的作家,一部烟火人间的史诗。——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文学评论家)《烟火》浓烈的天津地域文化气息,无论语言还是写法上对本土生活极具写实性的观照,都为写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堪称优秀的榜样和参考。——黄国辉(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文学评论家)《烟火》里的故事密度在长篇小说里是罕见的。在10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小说的100多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无数的故事缠绕在一起,在侯家后这个地方展开。这是一部平民的史诗,是有关天津的,更是有关中国的。——王德领(文学评论家)小说从1840年的天津写起,到新中国成立,时间的跨度是一百余年。人物大都是以手艺谋生的胡同百姓,做拔火罐儿的老瘪、刨鸡毛掸子的王麻秆儿、狗不理包子铺的高掌柜、绱鞋的老朱、打帘子的马六儿、拉胶皮的保三儿、玩石锁的刘大头……当然也有靠歪门邪道谋利害人混迹市井的杨灯罩儿以及洋人、买办各色人等,更有为民族大义不畏牺牲的英雄。作家琢磨透了天津的风俗文化和天津的人性物理,一切用满是津味的细节说话,如果说我们要找一部用“有用的细节”来讲述故事、散发风味、支撑结构、立起人物的长篇小说的话,《烟火》就是一个好例。历史在一个普通又别样的胡同内外演进,人生命运的希望、新的世界的音信在“逝去的亲人——回来的子女”的大架构下,烟火十足地传导给每一个阅读的有心人。主人公来子的手艺并非专门,但他深谙生意之门,他更坚守做人之门,作品写活了来子的“正”,使他成为津味小说中少有的富于可信的整全性光辉的人物形象。——这个“正”,大概就是透过机言巧语、穿过求生苟活、浸过世道杂味的天津人的底色和本色。——《人民文学》卷首语
老舍《老舍的北京》
  •   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并且为之倾注毕生心血和笔墨的老城古都。老舍深爱着北京,爱她的城墙巷道,爱她的风情习俗,更爱那些和他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们。老舍笔下的北京,大部分是反映底层百姓的普通生活,有着十足的“京味儿”。出于同样的热爱,摄影家沈继光却是用镜头去表达的。他的足迹遍及了旧城的每个角落,将自己对老北京的爱凝聚在一张张照片之中。作家文字里的北京,摄影家相片中的老城,不同的人,却是同样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