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诠释存在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开创之作。在可能的地方创造,在必要的地方忍受。

内容简介

存在主义心理学很少用来诊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它更多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生命活力,探索特定的人性维度,反思自身,更勇敢更灵活地看待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成功与逆境、死亡焦虑与生活投入、选择与责任、混乱与意义等议题,坦然地接纳生命里的好与坏,从而更加自由开放地与世界 相遇,实现潜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博·雅各布森,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系存在主义和社会学研究中心教授,深耕于存在主义心理学领域。双博士学位,并负责多个关于心理和存在议题的研究项目,例如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反思的定性研究。

他还是一位执业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和督导,撰写了许多关于心理学和存在议题的文章和书籍,这些作品深刻而迷人。

他曾在伦敦和欧洲大陆讲授关于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课程。他将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人性和存在主义的维度视为自己的使命,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类更加敞开自己,拥抱彼此。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一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盛宴

推荐序二 无法被定义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推荐序三 全然地去活着

前言

第1章 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心理学

真实的人和现象学的角色

心理学能够关切生活本身吗

三个基本的生活概念

生活感受

生活勇气

生命能量(生命力)

人生大问题

存在结构

基本生活处境即生活困境

什么是本真地生活

人生悔恨和本真性

存在性内疚和本真性

存在主义心理学为何与众不同

第2章 幸福与痛苦

幸福与痛苦的概念

主流社会学和心理学眼中的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眼中的幸福

什么是痛苦

对待痛苦的四种方式

控制疾病

与疾病对话

将疾病视为礼物

将疾病视为极限情境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幸福

幸福在治疗中的角色

第3章 爱与孤独

爱是什么

爱之种种

有可能爱所有的人吗

孤独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

为何孤独如此难以面对

人类能否学会独处

个人发展与社会关系能并行不悖吗

什么是个人发展

什么是社会纽带

个人和社会能够统一吗

爱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如何解决爱和孤独的问题

第4章 成功与逆境

什么是危机,什么是创伤

有关危机和治疗的其他学派

危机的存在主义理论

危机的直接面貌

博尔诺的理论

危机的三个维度

危机之丧失

危机之逆境

危机之存在性开放

我们该如何度过危机

让感受和情绪浮现,感知并表达它们

尝试“破茧重生”,让自我得到治愈

抓住这个机会,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危机:要还是不要

第5章 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

走近死亡

对临终者的观察

库伯勒—罗斯的理论

对濒死者的访谈

死亡焦虑的三种理论

亚隆的理论:死亡焦虑及其防御机制

康德劳的理论:死亡焦虑和死亡渴望

罗洛·梅的理论:焦虑、内疚和未实现的生命

接触死亡的影响

濒死体验的影响

遭遇死亡的影响

死后是否有生命

怎样才能帮助临终者

不要对临终者实施你自己的计划

最好的帮助就是陪伴临终者

与死亡和解

第6章 选择与责任

如何做出重要的人生决定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关于决定的理论

罗洛·梅的理论

奥托·兰克的理论

麦奎利的观点

雅斯贝尔斯的理论

你的决定如何影响你成为自己

核心自我的理论

关系自我的理论

真的无法自由选择吗

现在的生活是否由外部力量决定

童年是否决定了我现在的生活

文化和社会是否决定了现在的生活

我们能否接管自己现在的生活

对自己生活的负责

对他人负责

对这个世界负责

第7章 混乱与意义

生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

你的生活有什么目标和意义

生活目标问卷

奥尔波特的理论

弗洛姆的理论

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会变化吗

生活阶段理论

弗兰克尔的理论

重大事件改变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生活阶段是事先安排好的吗

生活价值:跨文化视角和全球化世界

根据生活价值重新定向人生

在纷乱的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附录一 存在主义学者及其主要著作

附录二 存在主义治疗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是2022年由光尘-樊登读书出版,作者[丹麦] 博·雅各布森。

得书感谢您对《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