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汉语语言学学术作品,主要研究汉语同义动词的语义关系与等级划分。
内容简介
本书借鉴框架语义学的词语分析方法,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单一释词与其被释词构成的同义动词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同义等级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同义关系远近研究的分析方法与程序,按照一定原则,将动词同义关系的远近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为汉语同义动词的语义关系与等级划分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式。
作者简介
作者付娜,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国际商报》、《消费日报·消费与质量专刊》记者,编辑。后一直从事图书出版工作,并策划和出版过多部畅销书籍。代表作有《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学孙子兵法谋管理智慧》、《学三十六计谋领导智慧》、《我们不可以浮躁》、《别让心理学陷阱害了你》等许多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序
第一章 绪论
1.1 缘起
1.2 语义相似度研究述评
1.3 研究词目、语料及术语界定
1.3.1 研究词目
1.3.2 语料来源及处理
1.3.3 术语界定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同义度分析方法
2.1 同义词的差异方面及其对同义度的影响
2.1.1 同义词的差异方面
2.1.2 同义词的差异方面对同义度的影响
2.2 理想的同义度分析方法应有的特征
2.3 几种重要的词义分析方法
2.3.1 历时溯源法
2.3.2 词素分析法
2.3.3 义素分析法
2.3.4 词典释义分析法
2.3.5 语境分析法
2.3.6 基本原理及对同义度研究的适用性
2.4 框架语义学的词语分析方法
2.4.1 术语介绍
2.4.2 分析对象
2.4.3 操作方法
2.4.4 分析结果
2.4.5 对同义度研究的适用性
2.5 同义度的分析方法和流程
2.5.1 同义度的分析方法
2.5.2 同义度的分析流程
2.6 小结
第三章 同义度等级划分
3.1 框架的对比
3.1.1 全同关系
3.1.2 包含关系
3.1.3 交叉关系
3.1.4 相异关系
3.1.5 框架和同义度的判断
3.2 框架元素的对比
3.2.1 语义角度
3.2.2 配用角度
3.2.3 框架元素的差异和同义度
3.3 基于框架和框架元素对比的同义度等级划分
3.3.1 同义度等级的划分原则和方案
3.3.2 同义度等级的划分例示
3.3.3 同义度等级的分析模式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等级的同义动词
4.1 低度义近的同义动词
4.1.1 FE语义类范围有异
4.1.2 FE语义特征范围有异
4.1.3 FE语义类范围和语义特征范围有异
4.1.4 FE语义类范围和量域范围有异
4.1.5 FE语义类范围和例显与否有异
4.1.6 FE语义特征范围和量域范围有异
4.1.7 FE语义类范围、语义特征范围、量域范围有异
4.1.8 FE语义类范围、量域范围和例显与否有异
4.2 中度义近的同义动词
4.2.1 语义类比重有异
4.2.2 语义特征比重和语义关系有异
4.2.3 语义类比重、语义特征比重和语义关系有异
4.3 高度义近的同义动词
4.3.1 感性意义、用法特征差异显著
4.3.2 感性意义、用法特征略有差异
4.3.3 感性意义、用法特征均几无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同义度的研究价值
5.1 为同义词界定和判定的再思考提供视角
5.1.1 同义词界定研究述评
5.1.2 同义词判定研究述评
5.1.3 对同义词的看法
5.2 为单一释词对释式的使用提供参考
5.2.1 词语释义研究述评
5.2.2 同义度等级与单一释词对释式的使用
附录 研究词目详表及所处章节
参考文献
汉语动词同义度分析方法与等级划分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付娜。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动词同义度分析方法与等级划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