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探究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挑战。
内容简介
自经济活动出现之初,金融相关问题便一直困扰人类社会。主权国家的诞生使金融问题出现了国内与国际的划分,而全球化的深入打破了这种界限,全球性金融问题频发,对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全球金融治理的需求愈发强烈。本书探究全球金融治理的定义、演进与现状,以及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角色和挑战。于全球治理而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已然被改革,一个由网状结构和体制复合体组成的新体系逐渐确立,这一新体系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半正式性、小规模多边主义和多元多层次性,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困境、合法性困境和有效性困境,亟须进一步改革。于中国而言,在经历了隔绝期(1949—1970年)、接触磨合期(1971—1992年)和加速融入期(1993—2008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之中,逐渐建立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并通过由内及外的方式融入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其改革。但是,中国还不是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主导者,中国尚未有足够能力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引领者”,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还须解决一系列难题。本书的目的正是更加客观地理解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更加全面地评估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为在国际社会中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贡献微薄之力。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序
导 言
第一部分 背景与分析框架
第一章 危机与改革:一个更加安全的金融世界?
1.1 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与改革
1.2 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1.3 国际金融监管的失败和改革
第二章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定义、演变及特征
2.1 全球金融治理的起源和定义
2.2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演变
2.3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演变的特征
第二部分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3.1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网状结构
3.2 全球金融治理体制复合体
3.3 特征和困境
3.4 体系变迁、特征和困境的国际制度学解释
第四章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问题
4.1 国际货币制度及变迁
4.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均衡困境
4.3 新均衡困境下的旧问题
第五章 宏观审慎金融监管
5.1 宏观审慎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5.2 定义性要素
5.3 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测量
5.4 政策工具
5.5 机构设置
5.6 政策的执行和效果
第三部分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中国
第六章 中国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历史进程和现状
6.1 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历史进程
6.2 危机后的国内外新变化
6.3 中国融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现状评估
第七章 宏观审慎监管在中国的发展
7.1 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测量
7.2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7.3 宏观审慎政策机构设置
7.4 宏观审慎政策在中国的执行和效果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
8.1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
8.2 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
8.3 中国国际收支政策与现状
结语: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
致 谢
全球金融治理与中国(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发林。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金融治理与中国(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