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的新美学:论当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唯物”的新美学:论当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日常生活叙事的演变及其在当代文学中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大陆日常生活叙事为研究对象,勾勒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曾被“压制”的日常生活叙事,如何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欲望化写作、新世纪以来“80后”创作群体的青春写作和稍后一度声名鹊起的“底层”写作中一一被呈现的历史轨迹。

全书在对相关小说叙事文本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问题意识切入所论,结合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借助日常生活的相关理论,试图从整体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一种尝试性的阐发、分析和探索性的研讨。

作者简介

作者于淑静,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当代小说日常生活叙事及其话语流变

第一章 日常生活叙事的文本风貌:物的缺席与出场

第一节 物的“询唤”

一 新时期小说:物的未完成式—日常生活的物象叙事

二 新写实小说:物的出场—日常生活叙事的合法出席

三 小结

第二节 物欲书写

一 情爱性欲的书写

二 金钱物欲的追逐

三 小结

第三节 物化表演

一 现代化“幻象”的欲望表演

二 消费都市“拟像”的仿真表演

三 小结

第二章 日常生活叙事的话语想象与实践:物的肯定与质询

第一节 女性“呈现”与话语权力

一 女性之于日常生活话语

二 女性之于消费话语

三 小结

第二节 “文革”“翻转”叙事与个人记忆

一 “文革”叙事“翻转”的意义

二 历史叙事与个人记忆

三 小结

第三节 “底层”苦难与城市形象

一 新世纪小说“底层”苦难书写

二 繁华城市形象的另面

三 小结

第三章 日常生活叙事现代性的审美认知

第一节 摹写方式:无聊与神秘

一 日常生活叙事的时间编码与意义指向

二 日常生活空间的审美呈现及其意向化

三 小结

第二节 寄寓方式:时空交错的组合状态与流向

一 怀旧:“历史”的物化

二 时尚:“现实”的物化

三 小结

余论 消费科技媒体时代日常生活叙事的难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唯物”的新美学:论当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于淑静。

得书感谢您对《“唯物”的新美学:论当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电子书
本书从新的角度入手,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出新的哲学视野,为当代中国学界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学术价值较高。
儒家义利观逻辑演变的唯物史观阐析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论述了儒家义利观的四次演变即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至明中叶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儒家义利观贯穿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两宋、明清等发展阶段,其中先秦和宋明时期是“义利之辨”的论辩高峰。
美学基本 电子书
本书从美的事实即美的现象出发,以美学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的探讨为支点,结合对美的现象及其实现、欣赏过程的分析,明确了美的本质的客观表述,并以此推导出相应的美的主要规则,其中包括美的泛美事实、(多维动态)镜像结构、谨慎执中、流动实现、梯级特征、异类可比、目标导引、区分呈现、严格边界等规则;通过对美及其形式来源、演化过程分析,明确了适度效用、限度模仿、符号演化等规则。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美的数学表达形式及量
美学导论 电子书
美国著名哲学家、分析美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乔治·迪基,他所亲自撰写的《美学导论:一种分析美学路径》,既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西方美学的发展史,又从理论的高度阐发了当代美学的最新问题,从而形成了分析美学的基本架构,并为美学的读者提供了一本经典的入门之作。这本导论作为分析美学导论当中的重要文本之一,对于历史上的“美的理论”、“审美态度”、“元批评”、“艺术理论”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历史梳理,并对于“艺术惯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