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地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分析民众教育馆权威资源获得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着重从制度层面探讨国民政府“行政力”对民众教育馆权威资源获得的保障系统。
第二章主要探讨民众教育馆的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分析民众教育馆的内部管理,从经费来源与主要用途、馆内机构与职责划分、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与选聘以及馆长负责制等方面,把握民众教育馆在推行民众教育运动中所起到的“应然”和“实然”的效果。
第四章是民众教育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重点探讨民众教育馆与乡村社会整合、民众教育馆的社会功能、文化性格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周慧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近代社会教育、成人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研究”、“社会教育通史”、“古代教师史研究”等多项课题;参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版)、《改革开放三十年 基础教育卷》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出版说明
序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三、本书框架和思路
四、资料分析
第一章 民众教育馆的兴盛背景
一、“北伐战争”时期民众动员方式的转向
二、以教育变革社会的理念开始盛行
三、乡村建设运动兴起与政府选择
四、民众教育馆权威性资源的获得
第二章 民众教育馆的历史演进
一、民众教育馆的界定
二、民众教育馆发展的阶段性
三、非国统区的民众教育馆发展
四、民众教育馆的地域差异性
第三章 民众教育馆的内部管理
一、经费来源与分配支出
二、组织设立与人员编制
三、人员资格与薪俸待遇
四、人员遴选与年功考核
第四章 民众教育馆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性格
一、社会变迁中的乡村社会
二、民众教育馆的社会功能
三、民众教育馆的文化性格
四、民众教育馆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 民众教育馆的历史分析
一、民众教育馆与乡村社会组织的互动
二、民众教育馆与传统社会文化的传承
三、民众教育馆与现代化知识体系引介
四、民众教育馆与新农村建设组织构建
结语
图表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和征引书目
附录 重要法令
附录一 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节选)
附录二 民众教育馆规程
附录三 江苏省各县民众教育馆普及民众教育标准工作实施方案
附录四 陕甘宁边区民众教育馆组织规程(选录)
附录五 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阅览书报规约
附录六 成都市立民众教育馆职员服务规程
附录七 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校及民众教育馆辅导中等以下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办法
附录八 民众教育馆工作大纲
附录九 民众教育馆辅导各地社会教育办法大纲
后记
近代民众教育馆研究是201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慧梅。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民众教育馆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