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中国民众政治心理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作为对中国普通民众政治心理的实证研究,本书不仅探讨了选民、工人、农民、业主、网民等群体的政治心理,而且运用全国性调查数据初步呈现了中国民众政治心理的全貌,是近年来国内学界为数不多的既涵盖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又包含理论分析的政治心理学著作。
基于中国民众政治心理的现状,本书还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治理场景中的政治心理学术话语,并总结反思了当前中国政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实证研究。就从心理角度重新认识基层治理和中国政治而言,本书的本土化探索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作者简介
作者刘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涉及基层政治、政治心理与当代中国政治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主要作者简介
《珞珈政管学术丛书》出版说明
导论普通人的政治观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一章中国民众政治心理调查报告(2019)
一 引言
二 研究介绍
三 政治认知
(一)政治认知意愿
(二)政治认知途径
(三)政治认知水平
四 政治评价
(一)经济发展感知
(二)政府绩效评价
(三)中国是一个民主、自由、法治的国家吗?
五 政治态度
(一)政治支持
(二)政治认同
(三)政治信任
(四)政治信心
(五)政治期待
六 政治人格
(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二)权威人格
(三)现代政治价值取向
七 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倾向
(一)内部效能感
(二)外部效能感
(三)政治参与倾向
八 讨论与总结
第二章政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与基层人大选举参与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一)制度化政治参与
(二)人大选举参与
三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认知行为理论与倒置溢出理论
(二)政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与基层人大选举参与
四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样本特征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
(三)样本特征
五 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二)Logit回归分析
(三)中介效应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六 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政治信任、主观绩效与政治参与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制度化政治参与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二)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
(三)主观绩效的调节作用
三 数据与方法
(一)抽样规则和样本情况
(二)变量测量
(三)研究方法
四 分析结果
(一)变量结构的因子分析
(二)描述性分析
(三)统计分析结果
五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国企改革后下岗职工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一 既有研究的总结
二 访谈中发现的突出现象
三 下岗职工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一)政策认同:因无奈而产生的命运归因
(二)身份认同:国家建设者向个体劳动者的转变
(三)国家认同:对个体不满意的消解机制
四 结语
第五章流动工人政治认同生成中的国家因素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工人政治认同研究与国家角色问题
三 流动工人政治认同生成中的国家因素
(一)制度安排:个体的利益实现与制度的价值吸引
(二)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的塑造与同化
(三)治理绩效:回应诉求与缓和冲突的政策选择
四 总结与反思
第六章群体性活动视角下的村民信任结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设计
三 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一)调查对象分析
(二)村民对各类群体性活动的总体信心
(三)村民对活动精英的期待: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四)村民对各类主体的期待与认同
四 结语
第七章政策变革与差序政府信任再生产
一 访谈中发现的突出现象
二 既有研究的发现与局限
三 取消农业税与差序政府信任再生产
(一)取消农业税强化了农民对中央的高信任
(二)取消农业税维持甚至恶化了农民对基层政权的低信任
四 差序政府信任与基层治理重塑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业主维权困局何以形成?
一 既有研究回顾
(一)关注业主维权何以形成的研究
(二)关注业主维权如何发展的研究
(三)关注业主维权为何困难的研究
二 S小区业主维权的大致进程
(一)房屋开裂,维权开始
(二)车库收费,维权升级
(三)业主被抓,堵路维权
(四)维权停滞,陷入困局
三 S小区业主维权困局的生成逻辑
(一)前期非理性维权力量总体上升:业主身份影响维权行为模式选择
(二)后期小区维权困局的形成机制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与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
(一)政治信任机制中的媒体因素
(二)新媒体作为公众政治认知、互动、表达和参与的平台
(三)研究问题
三 研究方法与变量描述
(一)抽样与样本
(二)因变量
(三)自变量
(四)控制变量
(五)数据分析方法
四 研究发现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中国治理场景中的合法性话语
一 引言
二 自上而下的合法性论证话语
三 自下而上的合法性描述话语
四 重构中国治理场景中的合法性话语
第十一章“民心政治”的实践与表达
一 引言
二 “民心政治”:从传统中国到当代中国
(一)“民心政治”的缘起
(二)何谓“民心政治”?
三 “民心政治”与政治合法性
(一)民心与民意:中西方政治合法性话语
(二)“民心政治”实践中政治合法性的持续生产
四 当代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中的“民心政治”
(一)政治态度研究:民心在当代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呈现
(二)微观个体数据:民心在当代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量
(三)中观群体分析:不同群体政治心理的共性如何呈现为“民心”
(四)政治心理学研究中的时代命题:如何处理政治心理的流变?
五 拓展基于中国实践的政治心理学研究
(一)将政治认知/情感/期待等纳入分析,补充政治信任/支持/认同研究
(二)从个人生命史的角度,深度挖掘不同群体的心理历程
(三)基于对不同群体政治心理的研究,形成对中国公众主流意向的判断
(四)基于不同时期民众政治心理的研究,把握中国民众稳定的心理倾向
(五)围绕当代中国政治实践中的独特过程展开“过程—事件”研究
六 结语
附录政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前沿议题
一 政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一)议程设置与学科反思
(二)政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梳理
(三)政治心理学中的方法运用
二 政治心理学的前沿议题
(一)政治人格与行为
(二)政治参与的心理机制
(三)政治认同的形成逻辑
(四)政治信任的本土机制
(五)群体政治心理与行为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民众政治心理研究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伟。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民众政治心理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