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马克思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对理解全球资本社会现实仍具有效性。

内容简介

资本批判是马克思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当今资本在全世界包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中国等国家里普遍存在,表明人类正处在全球资本社会阶段,它仍然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这一社会阶段的资本的统治仍然会带来当年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想一下子完全消除资本的统治带来的现代性困境只能是空想。因此,在全球资本社会的时代现实下,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性分析仍然是有效的,仍然是我们理解当代世界现实和变化的基础。本研究成果在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切近、深入地对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系统研究,从而在对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进而阐释其当代意义。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部分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思想资源和哲学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思想资源

第二节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主要理论前提

第一节 资本的生成和发展史

第二节 资本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资本的构成

第四节 资本的类型

第三章 马克思对资本的文明作用的肯定

第一节 资本促进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第二节 资本开创了世界历史

第三节 资本对推动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四章 马克思对资本统治所带来的资本的消极作用的病理诊断

第一节 马克思对资本统治的阐述

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统治所带来的异化的诊断

第五章 马克思对扬弃和超越资本、实现人类解放的理想的阐述

第一节 马克思人类解放的提出及其为人类解放确定的任务

第二节 人类解放实现的阶级力量和条件

第三节 人类解放的现实实现方式和未来理想

第二部分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意义

第六章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其后的资本批判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货币哲学视域批判

第二节 帝国主义视域批判

第三节 金融资本视域批判

第四节 文化工业视域批判

第五节 消费异化视域批判

第六节 生态危机视域批判

第七节 景观视域批判

第八节 空间视域批判

第七章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性批判和全球化的启示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性批判的启示

第二节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的启示

第八章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前金融危机的启示

第一节 当前金融危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看当前金融危机

第九章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利用和发展资本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限制资本并以超越资本为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春火。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和福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表现出不同特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的某种特别的联系。
生命意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人的生命意义”这一主题,具体地论述了“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文化世界”和“人的意义世界”,进而论述了“现代人的生活世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并从教育、科学、艺术、哲学、理论、心态和理想等层面,论述了“精神家园的培育”“精神家园的真理”“精神家园的陶冶”“精神家园的升华”“精神家园的支撑”“精神家园的张力”和“精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是关于文化力量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和社会影响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价值形式、国家衍生与批判理论: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研究 电子书
在当代思想史的地图上,多条线索都指向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联邦德国的一个理论运动,这就是由阿多诺的弟子巴克豪斯和莱希尔特等人开拓的“新马克思阅读”(DieNeueMarx-Lektüre)运动。新马克思阅读这一理论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孕育中破茧而出,其主要理论研究对象,就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特别是价值形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对资产阶级国家研究的“
心理学的批判.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丛书 电子书
本书从批判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界划西方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方法论原则以及历史发展,揭示为传统心理学所遮蔽的沟壑、空白与沉默,最终批判地重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另类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