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学科视角

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学科视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多学科视角对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依据,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含义?如何实现?

作者简介

作者童世骏,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实践哲学和社会理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包括《当代中国的精神挑战》《中西方对话中的现代性问题》《批判与实践——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多方同时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基于美好生活的教育之满意

二、主客观两方面的教育之理解

三、满意的教育要关注四个问题

四、多方用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章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基本理论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教育学的核心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的主题与特性

四、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就是公民教育

五、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需要法治

第三章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

一、“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与“人民对教育满意”的结合

1.让人民满意

2.人民的认可

二、“与人民一起满意的教育”与“与人民一起成长的教育”的结合

1.与人民一起满意

2.与人民一起成长

三、“化不满意的教育为满意的教育”与“化满意的教育为更满意的教育”的结合

1.辩证的满意

2.更满意的教育

四、“人民满意的教育”与“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教育”的结合

1.人民满意的事情

2.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族复兴意义和世界意义的结合

1.面向民族复兴

2.承担国际责任

六、“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

第四章人唯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一、教育理念的辩证

1.人力资本与教育

2.劳动力与教育

3.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教育资源的“共享”

1.与市场正义原则不同

2.与第三条道路不同

三、教育均衡的正义理念

1.资本不能绑架教育

2.教育竞争不以利益推动

3.教育共享不能只停留于硬件层面

第五章用数据证明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指标体系呈现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立体性的

二、借助统计方法归因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聚类分析助力人民满意的教育之个性化要求

四、实时监控人民满意的教育之动态变化特征

五、用科学数据恰当表述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六章人民满意的教育之效用、供给与公平

一、国家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期待

1.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教育发展缩小区域经济间差异

3.教育提升收入与促进社会流动

4.教育选择边际效用的尽量相当

二、教育是外部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1.教育的外部性及其供给

2.教育产品供给的多元化

3.义务教育供给的政府责任

三、改进教育产品供给的策略

1.教育投入不公平的因素

2.实现教育补偿的必要性

3.中央政府的主体责任

第七章国家治理与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产品的供给:国家治理的目标任务

1.国家转型与服务型政府的确立

2.服务型政府与民生政策的提出

3.教育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

二、教育的充分性与均等化:国家治理的价值追求

1.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2.制度与体制的影响

3.教育的质量与创新

三、教师尊严的显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1.教师的超越性

2.教师的职业性及其兴起

3.教师尊严是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

第八章管理学视角下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基于期望与需求理解人民满意的教育

1.顾客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控制成本:降低人民的教育成本

3.增进便利:提升教育服务便利性

4.促进沟通:理解教育政策和活动

二、基于期望模型建构人民满意的教育

1.人民与国家教育目标的期望

2.人民对教育公平的期望

3.人民对教育质量的期望

4.人民对教育管理效能的期望

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四个建议

1.树立顾客导向,办人民本位的教育

2.回应人民期待,突出公办教育优势

3.发展民办教育,提供多样化选择

4.激发学校活力,推进基层创新发展

第九章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社会均衡发展

一、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以人民为中心

1.人民的权利

2.教育的主体

二、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传承人类社会文明

1.教育需要正视社会现象

2.教育具有社会化功能

三、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1.实现自我与社会平衡

2.满足特殊需求的教育

四、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促进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

1.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2.学校教育的角色与作用

五、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1.博弈还是合作

2.学校、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共赢

第十章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理学的解读

一、满意的前提:教育顺应个体发展的心理规律

1.教育应基于人的认知发展特点

2.教育应扎根人自身的生活经验

3.教育应关照人内在的心理需求

二、满意的获得:教育生态系统中诸要素的共同建构

1.弥散的焦虑削弱满意感

2.良好的沟通增进满意感

三、满意的保证:教育应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品质

1.探究的兴趣

2.担当的信心

3.批判性思维

4.合作的精神

5.生命的意识

第十一章从舆情看“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当前我国教育舆情总体态势

1.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得到舆论认可

2.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得到认可

3.民众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信心显著增强

4.网络媒体使教育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

二、民众关注度较高的教育问题

1.教育公平与均衡

2.学校与学生安全

3.负面教育事件零容忍

4.教育舞弊与腐败

三、我国教育舆情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传统渐被解构

2.争夺优质教育资源

3.少数人主导与话语解构

4.社会对教育的介入

5.教师社会形象受损

四、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关键特征

2.主要建议

第十二章“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四项原则

一、着眼基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1.确保所有人都“有学上”仍是基本前提

2.确保所有人都“上好学”是教育的内在要求

3.“基准”的达成需要基本的教育供给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关注差异,促进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1.关注教育上重要的差异

2.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提供适应差异的教育

三、走向多样,增进教育历程的选择性

1.增加学校的选择性

2.增加课程的选择性

3.采取弹性化的管理

四、促进开放,推进教育化社会的建设

1.教育系统的内部开放

2.教育系统应该积极向社会开放

3.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相互开放

后记

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学科视角是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童世骏。

得书感谢您对《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学科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电子书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本书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电子书
本书从认识劳动、理解劳动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深层次的“总开关”问题,培养劳动素质和劳动能力,传授基本的劳动安全和法律保护知识;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强化大学生各种劳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劳动教育的针对性,通过设置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帮助学生、教师和学校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导向,确保劳动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电子书
本书是在教育部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由历史篇、社会篇、个人篇、法律篇四部分组成,共12章,内容包括劳动与人类历史、劳动与劳动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教育简史、劳动与社会、劳动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创新创造、劳动与物质生活、劳动与精神追求、劳动与个人发展、劳动与法律关系、劳动与劳动合同、劳动与劳动争议解决等,设置拓展阅读、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等丰富内容。本书案
围手术期疼痛多学科管理 电子书
疼痛产生的机制,目前疼痛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多学科镇痛概念,为疼痛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领域。本书推荐镇痛方法将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年经验,及国际最新指南为基础。书写格式以患者入院、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镇痛、手术后镇痛、至出院后为时间主线,阐述在不同时间段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理人员各自责任及具体镇痛内容。临床镇痛方法及护理将细化到具体流程和用药剂量,如胸科手术后、产科手术后、腹部手术后、上肢手术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从新时代的要求出发,广泛汲取有关劳动理论、实践与教育的精髓和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特色鲜明的案例,探讨、总结和回答了劳动教育的一般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归纳了劳动及劳动教育的内涵、本质特征、价值意义和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