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带领读者思考路遥写作实践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内容简介

路遥,作为20世纪80年代一位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凭《平凡的世界》一书获茅盾文学奖,随后又遽然长逝,留给世界诸多遗憾,也迫使我们思考其写作实践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试图从空间文化塑造的角度,发掘路遥写作中的边缘文化心态和身份认同焦虑,这一心态和身份对其写作实践中的人物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命运又以符号的形式叙述了小说作家在现实中的命运。

作者简介

作者石天强,男,1971年出生,副教授。师从王一川先生。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一直从事文艺美学、当代审美文化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现代文论与美学论丛》总序

第一章 关于路遥

一 走近路遥

二 文学视野中的路遥

三 路径与方法

第二章 身份认同与心理焦虑

一 路遥小说空间结构生成的历史语境

二 身份社会中的空间记忆

三 城乡结合部:边缘身份的空间隐喻

四 空间的内在化:路遥的二元心理世界

五 二元空间中的语言焦虑

第三章 男人的世界——农民形象的塑造

一 苦难的历程:乡村景观

二 历史召唤下的新主体

三 当代鲁滨逊

四 启蒙话语的规训

五 被淘汰的弱者

六 想象世界中的空白

第四章 城市梦想中的边缘人

一 孤独的边缘人

二 分裂的精神世界

三 为了生存

四 无性人:走向衰败

五 启蒙话语的破产

六 流浪,流浪

第五章 都市的远景

一 路遥笔下的都市形象

二 都市景观中的身体和欲望

三 都市中的精英个体与群体

四 从独异的个体到庸众中的一员

五 都市中的现代官吏形象

六 都市的阴影

第六章 城乡对立下的男性欲望——女人们

一 被强暴的女性身体

二 对女人的报复

三 承受苦难的肉身

四 知识女性:理想破灭的符号

五 女性世界的“王”

第七章 书写的压力

一 历史理性主义和个体虚无主义

二 被排斥的命运与自我书写的坚忍

三 先锋文学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排斥

四 “重写文学史”语境中路遥们的命运

结语

附录

一 路遥主要作品

二 参考文献

后记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石天强。

得书感谢您对《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文学与大众文化导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确立健全的文学观与大众文化观,获得看待文学与大众文化问题的视角、方法和价值立场。通过“鉴赏式分析”和“表征式分析”,深入到文学经典、文体与文学创作、审美阅读与文学鉴赏、文学阐释与文本解读、通俗小说与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与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视觉文化等问题之中,呈现了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种种面向。
地域文化与汉末魏晋文学演进 电子书
本书将魏晋文学上溯至汉末中原文学新风的兴起,下延到晋宋之际江州隐逸文风的新变。全书分汉末、三国、西晋、东晋四个时段,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南北士人的文化交流与文学融合、文化中心迁移对文风新变造成的影响等诸多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通过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人群体、文学创作和文风特点及其文化成因的梳理,从地域文化视角揭示魏晋风度及文风演进的历史进程。
长江文学艺术的春天 电子书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历届艺术节的有关文件,含通知、领导讲话及第六届艺术节资料;第二部分是一批回忆文章。
新世纪文学研究的重构 电子书
本书阐释新世纪以来的部分文学现象,重绘文学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位置。全书分为概念、方法和实践三大部分。“概念”部分主要探讨新世纪文学从作者/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变化。“方法”部分介绍美国学界新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实践”部分从明星作家、粉丝经济等多个角度考察文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