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年版)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年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是掌握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第一篇:无菌技术操作,包括: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置无菌器械台及传递器械。第二篇:手术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截石位、膝胸卧位。第三篇:电外科安全,包括:单极电刀、双极电凝、超声刀。第四篇:手术隔离技术。第五篇:患者安全管理。第六篇:仪器设备管理。第七篇:手术物品清点。第八篇:手术人员着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

前言

第一篇 无菌技术

1 概述

1.1 目的

1.2 范围

2 术语

2.1 手卫生

2.2 外科手消毒

2.3 常居菌

2.4 暂居菌

2.5 皂液

2.6 手消毒剂

2.7 持久活性

2.8 有效性

2.9 外科手消毒设施

2.10 无菌手术衣

2.11 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2.12 消毒

2.13 灭菌

2.14 无菌技术

2.15 无菌区域

2.16 穿孔指示系统

2.17 无菌单

2.18 无菌包

2.19 无菌器械台

2.20 无菌持物钳

2.21 无菌物品

2.22 化学指示物

2.23 无触式传递

2.24 备皮

2.25 切口感染

2.26 皮肤消毒剂

2.27 黏膜消毒剂

2.28 手术部位消毒

2.29 手术部位感染

2.30 消毒剂

2.31 碘中毒

2.32 手术单

2.33 手术铺单

2.34 棉织物

2.35 长纤聚酯纤维织物

2.36 无纺布

2.37 无菌铺单包

3 外科手消毒

3.1 外科手消毒目的

3.2 外科手消毒设施

3.3 外科手消毒方法

3.4 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

4 穿无菌手术衣

4.1 穿无菌手术衣目的

4.2 穿无菌手术衣方法

4.3 穿无菌手术衣注意事项

5 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5.1 自戴无菌手套方法(图1-5-1)

5.2 协助戴无菌手套方法(图1-5-2)

5.3 摘除手套方法

5.4 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注意事项

6 铺置无菌器械台

6.1 铺置无菌器械台目的

6.2 铺置无菌器械台方法

6.3 铺置无菌器械台注意事项

7 手术器械、敷料传递

7.1 锐利器械传递方法

7.2 钝性器械传递方法

7.3 缝线传递法

7.4 传递手术器械的注意事项

8 手术区皮肤消毒

8.1 目的

8.2 消毒方式

8.3 消毒原则

8.4 常见皮肤、黏膜消毒剂

8.5 消毒注意事项

8.6 常见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和示意图

9 手术铺单

9.1 目的

9.2 标准手术铺单(以腹部开放手术为例)

9.3 手术铺单原则(以腹部开放手术为例)

9.4 注意事项

第二篇 手术体位

1 概述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常见体位

2 术语

2.1 标准手术体位

2.2 体位设备与用品

2.3 骨筋膜室综合征

2.4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2.5 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

3 手术体位安置原则

3.1 总则

3.2 建议

4 仰卧位

4.1 适用手术

4.2 用物准备

4.3 摆放方法(图2-4-1)

4.4 注意事项

4.5 特殊仰卧位

5 侧卧位

5.1 适用手术

5.2 用物准备

5.3 摆放方法(图2-5-1、图2-5-2)

5.4 注意事项

6 俯卧位

6.1 适用手术

6.2 用物准备

6.3 摆放方法(图2-6-1、图2-6-2)

6.4 注意事项

7 截石位

7.1 适用手术

7.2 用物准备

7.3 摆放方法(图2-7-1)

7.4 注意事项

8 膝胸卧位

8.1 适用手术

8.2 用物准备

8.3 摆放方法(图2-8-1)

8.4 注意事项

第三篇 电外科安全

1 概述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术语

2.1 电外科

2.2 单极电刀

2.3 双极电凝

2.4 超声刀

2.5 能量平台

2.6 回路负极板

2.7 耦合效应

3 单极电刀

3.1 评估

3.2 操作要点

3.3 观察要点

3.4 回路负极板使用

3.5 注意事项

4 双极电凝

4.1 评估

4.2 操作要点

4.3 观察要点

4.4 注意事项

5 体内植入物患者的电外科设备安全使用

5.1 起搏器

5.2 内置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

5.3 人工耳蜗植入物

5.4 助听器

5.5 体内金属植入物

5.6 齿科器具

5.7 金属饰品

5.8 文身

6 超声刀

6.1 评估

6.2 操作要点

6.3 观察要点

6.4 注意事项

7 能量平台

7.1 评估

7.2 操作要点

7.3 观察要点

7.4 注意事项

7.5 维护和保养

第四篇 手术隔离技术

1 概述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术语

2.1 手术隔离技术

2.2 无菌区域

2.3 隔离区域

2.4 “烟囱”效应

2.5 子宫内膜异位症

2.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2.7 空腔脏器

2.8 空腔脏器手术

2.9 手术部位感染

2.10 创伤

2.11 清创术

2.12 外科感染

2.13 清洗伤口

2.14 清理伤口

2.15 同期手术

2.16 Ⅰ类(清洁)切口

2.17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2.18 Ⅲ类(污染)切口

2.19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3 手术隔离技术

3.1 手术无菌操作原则

3.2 手术隔离技术

4 常见隔离手术

5 恶性肿瘤手术

5.1 目的

5.2 隔离手术范围

5.3 操作要点

6 妇科手术

6.1 目的

6.2 范围

6.3 操作程序

7 空腔脏器手术

7.1 操作程序

7.2 注意事项

8 创伤手术

8.1 注意事项

9 同期手术

9.1 注意事项

9.2 操作要点

10 移植手术

10.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0.2 供体器官的保护

10.3 皮肤保护

10.4 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

10.5 手术隔离技术

11 内镜下肿瘤手术

第五篇 患者安全管理

1 概述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术语

2.1 体核温度

2.2 正常体温

2.3 低体温

2.4 室温

2.5 强制空气加热

2.6 手术患者转运

2.7 手术患者交接

2.8 非计划性拔管

2.9 输血

2.10 术中输血

2.11 血液制剂

2.12 全血

2.13 成分输血

2.14 自体输血

2.15 输血不良反应

2.16 大量输血

2.17 加压输血

2.18 加温输血

2.19 无血外科手术

2.20 手术标本

2.21 活体组织标本检查

2.22 术中冰冻标本检查

2.23 标本处理者

2.24 火灾

2.25 手术室火灾

2.26 燃烧

2.27 灭火

2.28 消防设施

2.29 灭火剂

2.30 消防产品

2.31 静脉血栓栓塞症

2.32 深静脉血栓

2.33 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

2.34 手术患者意外伤害

2.35 坠床

2.36 跌倒

2.37 低温烫伤

2.38 灼伤

2.39 冻伤

2.40 医疗器械相关性损伤

2.41 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

2.42 烧伤

3 术中低体温预防

3.1 目的

3.2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3.3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3.4 预防措施

3.5 注意事项

4 手术患者转运交接

4.1 目的

4.2 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原则

4.3 手术患者的转运交接

4.4 转运交接注意事项

5 术中输血护理操作

5.1 目的

5.2 操作要点

5.3 注意事项

5.4 常见术中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5.5 自体输血

5.6 加压输血

6 手术标本管理

6.1 目的

6.2 标本管理

6.3 术中冰冻标本送检

6.4 注意事项

7 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

7.1 目的

7.2 手术室常用消防器材与设施

7.3 火灾高危因素

7.4 火灾时应遵循的原则

7.5 火灾应急流程图(图5-7-1、图5-7-2)

7.6 火灾应急预案流程说明

8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术中护理

8.1 目的

8.2 高危因素

8.3 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预防

9 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9.1 目的

9.2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9.3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9.4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9.5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9.6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9.7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9.8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9.9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9.10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9.11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0 手术室质量控制指标

10.1 手术部位标记执行率(%)

10.2 住院手术患者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10.3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11 手术患者意外伤害预防

11.1 目的

11.2 坠床/跌倒

11.3 医疗器械相关性损伤

11.4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11.5 低温烫伤

11.6 灼伤

11.7 冻伤

11.8 烧伤

第六篇 仪器设备管理

1 概述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术语

2.1 非计划性围术期低温症

2.2 体温管理系统

2.3 外来手术器械

2.4 植入物

2.5 A0值

2.6 可追溯性

2.7 电动气压止血带

2.8 保护衬垫

2.9 驱血带

2.10 止血带并发症

2.11 无影

2.12 照明强度

2.13 光斑

2.14 色温

2.15 显色性

2.16 照明深度

2.17 手术无影灯

2.18 手术床

2.19 除颤仪

2.20 除颤

2.21 电复律

2.22 电除颤

3 充气式加温仪

3.1 评估

3.2 操作要点

3.3 观察要点

3.4 加温毯的使用

3.5 注意事项

4 外来手术器械管理

4.1 目的

4.2 管理原则

4.3 处理流程

4.4 注意事项

5 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

5.1 评估(推荐参考附录2)

5.2 操作要点

5.3 观察要点

5.4 注意事项

6 气压止血带

6.1 适应证

6.2 禁忌证

6.3 操作要点

6.4 观察要点

6.5 注意事项

7 手术无影灯

7.1 评估

7.2 操作要点

7.3 清洁、消毒、灭菌

7.4 日常检查维护

8 手术床

8.1 分类

8.2 基本结构(以电动驱动式手术床为例)

8.3 评估

8.4 操作要点

8.5 注意事项

9 除颤仪

9.1 目的

9.2 胸外除颤

9.3 胸内除颤

9.4 同步直流电复律

9.5 成人与儿童除颤参数对比(表6-9-1)

第七篇 手术物品清点

1 概述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术语

2.1 手术清点物品

2.2 手术敷料

2.3 手术器械

2.4 杂项物品

2.5 体腔

2.6 手术物品遗留

3 物品清点要求和原则

3.1 手术物品清点时机

3.2 不同类型手术需清点的物品

3.3 手术物品清点原则

4 注意事项

5 手术敷料清点

6 清点意外情况的处理

第八篇 感染控制管理

1 概述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术语

2.1 污染物

2.2 医院认证洗涤机构

2.3 手术服装

2.4 刷手服

2.5 手术衣

2.6 外科口罩

2.7 个人防护用品

2.8 环境表面

2.9 环境表面清洁

2.10 随时清洁/消毒

2.11 终末清洁/消毒

2.12 低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

2.13 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

2.14 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

2.15 高频接触表面

2.16 污点清洁/消毒

2.17 消毒湿巾

2.18 清洁工具

2.19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2.20 热力型清洗-消毒机

2.21 医疗废物

2.22 感染性废物

2.23 病理性废物

2.24 损伤性废物

2.25 药物性废物

2.26 化学性废物

2.27 放射性废物

2.28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2.2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2.30 一次性医疗器械

2.31 生活垃圾

3 手术人员着装

3.1 目的

3.2 着装原则

3.3 手术服装基本要求

3.4 注意事项

4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4.1 目的

4.2 管理基本要求

4.3 清洁与消毒原则

4.4 日常清洁与消毒

4.5 清洁工具的管理

4.6 质量监测

5 低温灭菌技术

5.1 目的

5.2 常见低温灭菌的方法

5.3 理想的低温灭菌应具备的特征

5.4 低温灭菌技术原则

5.5 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

6 手术室废物的管理

6.1 目的

6.2 分类

6.3 管理

第九篇 手术室人员管理

1 概述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巡回护士职责

2.1 手术前

2.2 手术中

2.3 手术后

3 洗手护士职责

3.1 手术前

3.2 手术中

3.3 手术后

附录

附录1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附录2 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

规范性引用文件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年版)是201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郭莉。

得书感谢您对《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年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