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货可议:唐代货币史钩沉

钱货可议:唐代货币史钩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揭示了唐代货币未解之谜,古钱币收藏者必备。

内容简介

本书对唐代货币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许多失考唐代钱币的性质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对一批既有性质尚需推敲的钱币进行重新考察,作出了新的判断;通过对现有科学检测数据、实体文物反映的图像信息与史料考察的结合,对唐代钱币的铸造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对现有史料以及零散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将之纳入货币史发展的大框架中;对有关唐代货币史的现存史料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真伪考证,摈除不实信息,对需要进一步解读的史料进行与其他文献的类比互证,以明晰其含义。

作者简介

作者杨心珉,1985年7月出生于浙江杭州,2015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中国史博士学位,主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与金石学,来在《江苏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艺术百家》等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历任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江苏艺术强省研究基地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现执教于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绪论

一、唐代货币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意义

二、唐代货币史研究既有成果评述

三、本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确定

第一章 对唐代各品种钱币的新探索

第一节 开元通宝钱的相关考证与研究

一、开元通宝的发行和武德开元版式的确定

二、对开元通宝钱文读法问题的再认识

三、对开元通宝铸行之影响的补充

第二节 乾元重宝钱的相关考证与研究

一、乾元重宝钱的发行与小乾元钱的性质问题

二、肃代以后乾元重宝钱式的延续及影响

三、对“图像乾元钱”性质的考证

四、“图像乾元钱”纹饰作用的研究

第三节 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非安西都护府铸造说:兼谈单字钱的性质问题

一、对大历、建中钱出土集中情况的再研究

二、对大历、建中钱的铸造与吐蕃军事封锁联系的再考察

三、对大历、建中钱铜质与形制特点的再分析

四、对西域自铸货币的史实与单字钱关系的考证

第四节 咸通玄宝为马楚政权铸造说

一、对《泉志》记载中疑点的分析

二、从避讳制度探究咸通玄宝的性质

三、咸通玄宝为马殷政权所铸之证

第五节 现定刘氏诸钱为史氏政权铸造说

一、现定刘氏诸钱为刘仁恭父子铸造说之主要论证依据及存在的问题

二、对应天元宝、应圣元宝、乾圣元宝三钱的再研究

三、对大安山藏钱性质的考察及“刘氏铸造说”疑点的辨析

四、对永安诸钱以及各类铁杂钱铸造者的重新判断

第二章 唐代钱币的铸造与生产

第一节 唐钱的基本铸造方法研究

一、母钱铸造法的发明

二、唐钱铸造技术中活字的使用

三、范铸法向翻砂法过渡的中间形态:可回收式泥范存在的可能

第二节 唐钱的金属成分问题探讨

一、对唐史材料与实验数据中唐钱含铜量之矛盾的解释

二、玄宗朝铸钱辅料性质的确定

三、各史籍所载唐钱成分之反差及检测数据中铅锡含量个体差异现象的出现

四、对史籍所载成分反差问题及铅锡含量个体差异现象的解释

五、关于唐官钱金属成分转变原因的研究

第三节 唐代铸币机构辨析

一、钱炉

二、钱监

三、钱坊

第四节 铸币审核制度的萌芽:唐宋两代进呈样制度之对比

第三章 唐代钱币的流通与管理

第一节 私铸问题的延续与初唐政府的缉私政策

一、魏晋南北朝以来国家信用的丧失与私铸行为的盛行

二、唐初私铸活动的延续和江淮地区私铸业中心地位的形成

三、初唐政府对待私铸的态度及打击的办法与效果

第二节 开元、天宝之际的货币制度改革

一、改革之前的货币铸造管理制度

二、少府监管铸钱事务职能的罢除与铸币权的下放

三、“以私兑官”的开放

四、开元、天宝之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隐患

第三节 肃宗、代宗时期的币值变动与中晚唐的钱荒问题

一、肃宗、代宗时期币值变动对官私铸币业的影响

二、两税法颁布后钱荒问题的加深及其原因

三、私铸业面貌的改变及影响

四、“钱荒”局面下唐政府调整货币政策的尝试

第四章 唐代金银的货币化问题

第一节 初唐时金银货币地位的丧失

第二节 中唐时金银货币功能不能恢复的原因

第三节 晚唐时期金银货币功能的逐渐复苏

第四节 晚唐时金银货币功能复苏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晚唐时期金银流通的局限性

第六节 对岭南地区货用金银问题的再考察

参考文献

古籍

今人著作

论文及学术报告

译著

外文原著

后记

钱货可议:唐代货币史钩沉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杨心珉。

得书感谢您对《钱货可议:唐代货币史钩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屯昌史 电子书
屯昌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古为屯兵之地,后发展为圩镇,因名。屯昌县处于独特的“三重政治边缘”,因地缘环境和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出意义别致的“熟黎”文化,历史上为琼岛汉、黎文化圈的过渡带。审视屯昌历史的发生与发展,可视为整个海南岛汉、黎族群间民族大融合的缩影,虽非跌宕起伏,却也精彩纷呈。海南建省之后,屯昌县以“能源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显现出与海南岛其他市县不同的发展模式。
琼中史 电子书
梳理并论述了海南岛琼中地区的历史变迁状况。
六史:唐 电子书
蔡东藩系列作品《六史》之一:“唐”。
六史:后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前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