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唐人的疾病与医疗进行探讨,体会生死观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内容简介
全书从疾病、医疗史角度出发对隋唐社会的整体把握,相对独立的数篇则列在后面,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包括社会史话题,也涉及到具体医疗技术、政治、军事、城市史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于赓哲,1971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海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多次获省部级学术奖励,2007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前言
序
第一章唐代主要疾病考
第一节 《新菩萨经》、《劝善经》背后的疾病恐慌
第二节 病名指向蠡测
一 疟病
二 天行病
三 赤白痢、水痢、患腹
四 卒病、风病
五 肿病
六 产生死
七 血痈
八 风黄病
九 赤眼
第二章唐代官方医疗机构的局限性
第一节 中央医疗机构的使命和局限性
1.军队、作役者(五百人以上处)
2.宫人
3.官奴婢
4.外国酋长渠帅
第二节 地方医疗机构的使命和局限性
第三节 唐代官方医学教育机构评估
第三章民间医人水平评估
第一节 民众求医心理中的运势观
第二节 “福医”、“时医”产生的土壤
一 民间医人阶层的主要问题
二 民间医人水平缺乏客观、权威衡量标准
第四章中古医籍受众浅论
第一节 中古医籍受众面之狭窄
一 医籍传播的艰难与缓慢
二 点对点的医籍传播方式
三 由点及面的努力
第二节 印刷术普及之后医籍的传播
第三节 医籍受众面对医籍内容的影响
第五章唐代药材产地与市场
第一节 “道地药材”产地
一 药产地名录
二 药材产地分布特点
第二节 唐代药材市场
一 药材的主要生产方式
二 关于唐代药材市场
第六章医巫并行的时代
第一节 传统医疗领域的主要巫术——祝由和禁咒
第二节 咒禁疗法施行者规模的固定与收缩
第三节 咒禁疗法适用范围的逐步缩小
第四节 巫术疗法在南北方应用的程度差异
第七章高原疾病与战争
第一节 古人对高原(山)反应的各种认识
第二节 北魏与吐谷浑的战争
第三节 大斗拔谷事件
第四节 唐蕃战争
一 高原(山)反应对唐军在青藏高原活动的影响
二 吐蕃军队对内地环境的不适
第五节 高仙芝远征小勃律
第八章唐宋民间医疗活动中灸疗法的浮沉
第一节 唐代民间医疗活动中灸疗法的盛行
第二节 灸疗法盛行的原因
第三节 宋代以后灸疗法地位的相对下降
第九章蓄蛊之地
第一节 蓄蛊术确实存在吗
一 作为疾病的“蛊”
二 作为巫术的“蓄蛊”
第二节 “蛊之为毒,中土少见”——“蓄蛊之地”的变迁
一 南北皆有阶段。约为汉代至隋末唐初
二 长江中下游、福建。约唐初至唐中期
三 岭南(两广)、巴蜀、长江中下游、福建。时间约相当于唐中期至明后期
四 今广西、云贵、福建、湖南部分地区,时间约相当于明后期至今
第三节 蓄蛊之地变迁的背后——主流文化圈拓展的脚步
第四节 沉默的蓄蛊者
第十章疾病观与唐长安城的嬗变
第一节 日趋严整的都城建制
第二节 医学思想与居高避湿观念
第三节 避湿观念对长安布局的“修正”
第十一章疾病、卑湿与中古族群边界
第一节 “南土卑湿”的文化意味
第二节 避湿观念与部分城市的变迁
第三节 卑湿与族群边界
第十二章割股奉亲缘起的社会背景考察
第一节 人肉与医疗的关系
第二节 “割股奉亲”蔓延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三节 儒家的自我矛盾
附录被怀疑的华佗
第一节 华佗不孤
第二节 对华佗的怀疑
第三节 残存的外科术
第四节 重新发现华佗
后论
参考文献与著作
后记
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是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于赓哲。
得书感谢您对《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