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实践经验,着重以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实践探索的历程为着眼点,探寻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变迁的动力机制、演化特点及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寻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
内容简介
成都市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统筹领导机构、以社区发展促社区治理、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促进基层治理改革、以系统思维营造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对多元社会主体进行赋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序 创新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一章 导论
一 基层社会治理概念体系
(一)统治、治理和善治的概念内涵
(二)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内涵
二 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国社会治理阶段划分的研究
(二)关于治理主体的文献研究
(三)社区治理研究
(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
(五)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三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演进逻辑
(一)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的社会体制建构
(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体制改革
(三)以发展民生事业为着力点构建和谐社会
(四)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社会治理机制探索
四 宏观政策指引下的成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一)1949~1978年: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管制阶段
(二)1979~2002年: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阶段
(三)2003~2012年: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阶段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基层管理历史沿革
一 传统中国社会管理
(一)传统社会管理服务形态的特点
(二)传统社会管理评析
二 近代中国社会管理变革
三 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管理(1949~1978年)
(一)1949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生成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1949年至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管理模式评析
(四)当代成都基层社会管理(1949~1978年)
四 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和实践演变
一 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社会管理(1978~2002年)
(一)背景概述
(二)社会发展总体特征
(三)基层社会管理重点举措与案例
二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的社会建设(2002~2012年)
(一)背景概述
(二)社会发展总体特征
(三)基层社会管理重点举措与案例
三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2012年至今)
(一)背景概述
(二)社会发展总体特征
(三)基层社会管理重点举措与案例
四 小结
第四章 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时期的基层社会管理实践
一 中国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型与探索(1978~2002年)
二 社区服务的缘起与发展
三 从社区服务向社区建设延伸与拓展
(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加强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三)社区活力不断增强,社区作用日益突出
(四)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日臻完善
(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渐加强,社区的自治功能得到发挥
四 小结
第五章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一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公推直选,改革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任方式
(二)三会+三务+社评,探索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三)组建议事会,提高基层群众民主参与能力
(四)设计新机制,建构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参与新模式
二 改革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一)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社区建设的基础工作
(二)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居委会职能
(三)改革街道管理体制,推动街道转变履职重心
(四)改革自治机制,推动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无缝对接
三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建立分类供给机制,明确政府在供给中的责任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纳入预算
(三)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推动民主和民生的互促共赢
四 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一)建章立制,稳步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政策体系建设
(二)大力培育扶持,壮大社会组织队伍
(三)全面监督管理,确保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五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一)健全城乡一体法制体系
(二)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将权力制衡的法治精神融入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四)依法贯彻落实村(居)民自治
(五)构建“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六)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
六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
(一)搭建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
(二)推进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
(三)创新社区服务信息化供给方式
(四)注重社区信息化的统筹规划
(五)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
七 小结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一 健全基层社会治理顶层设计
(一)谋划社会建设,促进均衡发展
(二)着眼品质提升,健全社区治理政策体系
二 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改革
(一)培育社区治理内生动力,建立城市社区公共财政制度
(二)减轻社区负担,推动社区职能归位
(3)加大财力投入,推行社区标准化建设
(四)破除体制弊端,全国首创市委社治委
三 完善城乡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一)实施院落自治,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二)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三)实施“三社互动”机制,促进多元参与
四 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
(一)聚焦市民需求,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
(二)激发社会活力,实施社区营造
(三)着力补齐短板,实施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
(四)坚持分类推进,营造公园城市社区生活场景
五 培育发展社区自主造血功能
(一)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培育发展社区基金(会)
(二)创新公益服务机制,培育社会企业发展
六 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主要经验特征
(一)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以党建带社建,以社建促党建”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以政府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四)法治建设与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建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七 小结
第七章 社会组织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
一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及政策演变
二 基层治理与社会组织发展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发展和基层社会管理
(二)以发展民生事业为着力点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发展和基层社会管理
(三)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社会治理新阶段中的社会组织发展和基层社会管理
三 成都基层社会治理变革中的社会组织发展
(一)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三)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情况
四 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参与能力建设
(一)建章立制,稳步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政策体系建设
(二)大力培育扶持,壮大社会组织队伍
(三)全面监督管理,确保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五 小结
第八章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一 近40年来成都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脉络和经验概括
(一)从“外力推动”走向“内生自觉”:成都基层社会治理变革的总体脉络和方向
(二)成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与特征
二 成都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资源协同不足,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合力未完全形成
(二)制度建设仍有完善空间,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和激励还需加强
(三)多领域专业化人才仍然缺乏,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四)居民的全面参与度仍然不高,参与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有待提升
(五)社会组织发展仍然较慢,数量不足和能力不强的问题并存
三 新时代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新时代深化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总体方向
(二)新时代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 中国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演变历程
二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演变进程
三 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国家治理政策的非线性关系
四 成都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价值和理论贡献
(一)诱致性基层社会治理
(二)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系统构建
五 未来基层社会治理重点研究议题和方向
(一)进一步强化党对社区治理的领导作用
(二)破除社区治理体制性障碍和行政化倾向
(三)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和促进多元主体参与
(四)聚焦解决居民关心的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为例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健。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为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