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涉及民法体系的概念、中国民法的历史沿革、中国民法的现状,还以电视剧解说词的优美笔调回顾了千年间中外民法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作者对很多问题的思考。
内容简介
作者采用务实、朴素的写作风格,以未来中国民法典的结构为研究体系,分别就中国民法总则、人格权法、物权法、债权法(包括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等具体法律制度进行逐个的研究分析、总结现行的法律制度。更注重于对于这些法律制度及其之间存在的问题、部分冲突及矛盾的剖析,并结合民法典的编纂。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立法建议,供立法者和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苗延波,1963月6月出生于上海市。著名商法学专家。自2001年以来先后出版过《外国民商经济法选粹》(合著)、《刑法学》、《中国商法体系研究》、《商法通则立法研究》、《中国民法体系研究;、《郭沫若的学术人生》、《苗延波法学文集》、《公司的历程》、《华夏商路》、《中国法制史》等多部学术专著。在中外学术期刊和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方向为民法学、商法学、中外法律文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民法体系概论
第一节 民法体系的含义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二、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三、部门法体系
四、民法体系的含义
第二节 民法体系的结构
一、民法体系结构概说
二、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民法体系结构之比较
三、民法体系结构组成
第三节 中国民法体系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中国民法体系的问题
二、关于民法典起草思路及其体系结构的论争
第四节 中国现有民法体系
第二章 中国民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法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近代民法的雏形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
三、对中国近代以来三部民法(包括两部草案)的评述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之民法
一、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民事立法之概述
二、建国后的三部民法草案
三、中国民法草案的出台经过
第三节 对中国百年来民法发展历程的小结
第三章 民法总则
第一节 设立民法总则编的必要性
一、从各国民法典的立法例看设立民法总则编的必要性
二、从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法典的立法例看设立民法总则编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中国民法设立民法总则编的主要理由
一、增加了法典的体系性
二、增强了法典的形式合理性
三、增加了法典体系的逻辑性
四、使得法典更为简洁
五、有助于弘扬民法的基本精神和理念
六、增强了法典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七、增强了法典的内涵
八、有助于适用者更好地理解法典
九、有助于适用者更好地适用法典
十、有助于培养国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方法
第三节 《民法通则》与民法总则的关系问题
一、《民法通则》制定的基本情况及其意义
二、《民法通则》应为民法总则的基础和胚胎
三、《民法通则》不能完全代替民法总则
第四节 民法总则编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第四章 人格权法
第一节 人格权概述
一、人格与人格权
二、人格权的内容
三、人格权体系
第二节 人格权法概论
一、人格权法的概念
二、人格权法的体系
三、人格权法的立法沿革
第三节 人格权法制定中的焦点问题研究
一、人格权法在民法中的地位
二、人格权法是否应在民法中独立成编
三、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
四、中国人格权类型及其人格权法的体系结构
第五章 物权
第一节 物权法制定的过程
一、制定物权法的背景及动议
二、物权立法活动的启动
三、物权法草案被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
四、物权法草案被中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
五、物权法(草案)的论争
第二节 物权法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
一、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二、物权法的特点
第三节 物权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一、海域使用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及发展
二、关于是否确立空间利用权体系问题
三、物权法公布后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定问题
第六章 债权法
第一节 债法总则概论
一、债法总则的概念
二、债法在民法中的地位
三、债法总则的概念
四、债法总则在民法典中的地位
第二节 中国民法典是否应设立债法总则编
一、反对设立债法总则编的理由
二、赞成设立债权总则编的理由
三、我国民法典应当设立债法总则编辨析
第三节 中国合同法的成就及其完善
一、中国合同法的制定及其特征
二、中国合同法的成就
三、中国合同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第七章 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制定侵权责任法中的主要问题研究
一、关于法的名称问题
二、关于侵权责任法的性质
三、侵权责任法功能及其在民法中的地位
四、关于归责原则体系问题
五、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六、关于数人共同侵权问题
七、侵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八、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与侵权行为类型化的关系问题
九、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类别等问题
第二节 特殊侵权行为类型
一、高度危险责任
二、环境污染责任
三、产品责任
四、道路交通事故责任
五、医疗损害责任
六、动物致人损害责任
七、物件致人损害责任
第三节 经营者对服务场所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类型及其内容研究
一、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类型的概念及意义
二、经营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各类型之内容分析
三、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类型的立法问题
第四节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具体类型
第五节 中国侵权责任法的基本框架结构
一、王利明教授草案
二、梁慧星教授草案
三、杨立新教授草案
第八章 婚姻家庭法
第一节 中国婚姻立法及婚姻法学的回顾与展望
一、20世纪中国婚姻法学研究的总体情况
二、对我国婚姻法学研究未来趋势之展望
第二节 亲属关系的确立及其规范
一、亲属关系概论
第三节 亲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亲权的含义及特征
三、离婚后父母亲权之行使
四、建立我国亲权制度的必要性
五、构建我国亲权法律制度的设想
六、配偶权是否应纳入民法中
第四节 夫妻财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现状分析
二、法定财产制的完善
三、约定财产制的完善
第五节 扶养制度的完善
一、扶养的含义
二、中国扶养制度的现状
三、中国抚养制度的完善
第六节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一、中国离婚赔偿制度的沿袭
二、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四、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第七节 生物技术与婚姻家庭立法
一、与婚姻家庭有关的生物技术
二、生物技术带来的婚姻家庭法律问题及其法律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继承法
第一节 中国继承制度的现状
一、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二、继承法在民法中的地位
三、继承法制定的过程
四、继承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国继承法的修改及完善
一、修改《继承法》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
二、总则部分
三、法定继承部分
四、遗嘱处分部分
五、关于继承合同
六、关于遗产债务的清偿
七、关于无人继承遗产的处理
第十章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
第一节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概述
一、中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简史
二、民法草案第九编之简要介绍
第二节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总则部分
一、哪些民事关系应属于涉外民事关系
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冲突规范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的主体
一、自然人国籍的法律冲突
二、自然人住所的法律冲突
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
四、自然人的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法律冲突
五、法人住所的确定的法律冲突
六、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
七、涉外法律行为的法律冲突
八、涉外代理的法律冲突
九、人格权和身份权的法律冲突
第四节 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的物权制度
一、物权的客体的法律冲突
二、物权种类和内容的法律冲突
三、物权的取得、变更和消灭的法律冲突
四、担保物权制度的法律冲突
第五节 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债权制度
一、涉外合同的法律冲突
二、适用中国法律的涉外合同的范围
三、涉外票据的法律冲突
四、涉外海事的法律冲突
五、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的法律冲突
第六节 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的知识产权制度
一、著作权的法律冲突
二、专利权的法律冲突
三、商标权的法律冲突
四、其他类型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
第七节 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婚姻家庭制度
一、结婚的法律冲突
二、离婚的法律冲突
三、夫妻关系的法律冲突
四、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冲突
五、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及收养关系的法律冲突
六、扶养关系的法律冲突
七、监护关系的法律冲突
第八节 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的继承制度
一、法定继承的法律冲突
二、遗嘱的法律冲突
三、无人继承财产的确定的法律冲突
四、遗产管理和遗债清偿的法律冲突
第九节 涉外民事法律的适用法侵权制度
一、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冲突
二、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冲突
第十一章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节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现状
一、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简况
二、中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三、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
第二节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
一、是否应当全面修订《民事诉讼法》
二、诉讼模式的选择
三、是否建立三审终审制
四、检察机关是否享有民事起诉权
五、民事证据的种类
六、法院能否调查收集证据
七、如何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
八、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九、错误财产保全的赔偿
十、民事诉讼中的和解制度的构建
十一、民事撤诉制度的完善
十二、反诉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中国民事仲裁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一、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概述
二、中国现行仲裁制度的特点
三、中国仲裁机构改革的前途及展望
第十二章 中国民法发展展望
第一节 民法法典化的思考
一、中华文化与中国民法
二、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新科技时代背景下民法的发展
一、网络环境对民法与民法理论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的物权法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合同法问题
四、网络环境下对隐私权的保护
五、数据库的民法保护
六、其它新科技对民法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民法与商法的百年纠葛终结论
一、中国民法与商法的百年之争
二、商法通则与民法体系
附录:民法之路
前言
第一编 溯源
第二集 新生
第三集 汹涌的大潮
第四集 痛苦的抉择
第五集 历史的选择
第六集 永恒的主题
中国民法体系研究是2009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苗延波。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民法体系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