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商农业及其生产组织研究

晚商农业及其生产组织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晚商农业史的重新研究揭示出农作物结构、工具与生产组织等新认识。

内容简介

随着新卜辞材料的公布,以及植物考古浮选法的引入,晚商农业史有了重新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对我们认识整个先秦时期的农业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本书以甲骨文与考古材料为核心,采用多重证据法,主要讨论晚商农作物、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工具、农业卜辞与农业祭祀、农业生产组织等内容。本书所涉主题,既有细节上的考证,也有总体的推进,尤其是对晚商农作物结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祭祀、农业地名与农业生产组织有着新的认识。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七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序言

凡例

引书简称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要旨

第二节 晚商北方地区农业气候研究

第三节 晚商农业史研究综述

第二章 晚商农作物结构研究

第一节 考古所见晚商农作物结构

第二节 甲骨文中的农作物结构及相关问题探讨

第三节 小麦“崛起”的考古学观察

小结

第三章 晚商农事活动与农业生产工具研究

第一节 甲骨文所反映的晚商农事活动

第二节 晚商石质农具研究

第三节 晚商青铜农具的再研究

小结

第四章 晚商农业卜辞研究两题

第一节 甲骨文中“受年”卜辞类组差异所反映商王王权的变化

第二节 甲骨文中农业地名研究

小结

第五章 晚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研究

第一节 晚商普遍存在的族氏组织及血缘式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第二节 晚商王都地区“二元”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研究

小结

余论 晚商农业对晚商文明的重要性

附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晚商农业及其生产组织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祁。

得书感谢您对《晚商农业及其生产组织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传统村落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应用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多项有序Logistic模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等计量分析工具,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农户满意度与行为响应关系以及基于农户满意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管理机制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诗性林语堂及其跨文化传播 电子书
本书着重研究诗性林语堂及其跨文化传播。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他却逆潮流而动,热衷于“东学西渐”,并取得前无古人的成就,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个案。作者认为,林语堂具有的诗性的人格魅力,在文化传播中起到了决定作用。本书以林语堂的人格特征作为切入点,研究其跨文化传播的特点,这是目前林语堂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视角。
黄河流域史前·夏商考古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不同时期、地区与文化类型进行章节排序,利用地层学、器型学等方法,部分论文还利用了古代文献与考古成果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对黄河流域的考古挖掘的成果包括陶器、石器、尸骨、宫殿、地形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考察了所属文化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商文化等的类型、年代、分期、特征等。全书包括《关于磁县下潘汪仰韶文化的讨论》《晋南庙底沟二期文化初探》《庙底沟第二期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等20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电子书
抽丝剥笋,解析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帝国。
茶马古道各民族商号及其互动关系 电子书
本书对近代以来活跃在藏区尤其是滇藏间各民族商号的生成兴起、主要人物的经历、经营路线、范围和特点以及兴衰变化,进行了较系统全面而生动的挖掘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各民族商号之间形成的商业经济、手工艺及技术、人口及婚姻、习俗、宗教关系,以及情感、观念和意识认同等互动关系进行了难能可贵的铺陈梳理和分析研究,并对诸种互动关系的作用和机制乃至困境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