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巨擘经典篇章知名画家手绘水彩插画全新演绎文字特点: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语言简洁,富有文采。画风特点:精心手绘创作一卷卷水彩图画,极具韵味的画面,呈示了各地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令人神往。设计特点:封面和版式设计的特别之处。包装特点:16K大小合适、轻型纸不上眼、精致侧插盒套装;
内容简介
《社戏》是一幅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展现了儿童视野里的精神乐土。全篇记叙了“我”在平桥村游玩、看戏、偷豆的快乐经历,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故乡的野菜》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周作人的作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来。语言平和冲淡、淡雅悠远,文笔质朴,立意新奇,通篇都透出一股精巧的艺术魅力。思乡怀旧是文章的主题,而贯穿全文的线索却是野菜。野菜是最被贱视的,似乎登不得大雅之堂,却成为作者笔下抒情之物,如同一位丹青妙手把一幅清淡的浙东风俗画展现出来,使人睹景思情,油然而生思乡之心。
《北平的四季》首先追忆了北平的好处,对于走过许多地方的作者来说,静下来回想前半生住过的地方,“总归都还比不上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这两个形容词精当地概括出北京的风貌,也是作者对北京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全文对四季的描写细腻真切、深邃优美,充分传达出北平四季的特征,做到了形神兼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百草园,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少年闰土》节选自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乡》。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作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
《北京的春节》是一幅展示北京春节时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的生活画卷。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后的生活也多姿多彩。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语言清新淡远,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美学价值。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内蒙仿古》作者从实地考察和历史研究的角度展开记叙,对自然环境、古迹、文物和历史人物进行描写。这是一篇富于特色,独具风格的访古散文。文章不是从一般游览的角度,而是从实地考察和历史研究的角度展开记叙的。它以寻访古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对自然环境、古迹、文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融合在一起,记叙了我国内蒙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并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差不多先生》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内容的安排依照传记体例:先纲后目的层次来叙写人物,并以切近生活的事例作为佐证,构成一篇趣味盎然、含义深远的寓言。而在笔法上,则巧妙的运用夸饰、排比、映衬、反讽等修辞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因事见理的方式,让人在荒谬好笑的文字背后,领略作者严肃的用心。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扬州的夏日》从体裁、写法上看都是游记,与其他游记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所写的扬州,实际上是他曾久居十余年的第二故乡,因此这篇文章其实是他在北平居住时所产生的怀旧情绪的抒写。《扬州的夏日》融合了朱自清早期散文的情致典雅和后期散文的通俗易懂,表达了作者在漂泊中一缕思乡一缕忧愁的怀旧情绪。文章既有唐诗的意境,又渗透着宋词的哲理,值得读者西溪玩味、慢慢品读。
《乌篷船》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于1926年写的一篇书信体散文。作者以书信形式详尽介绍了故乡绍兴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乌篷船,他用平和淡雅的格调、朴素自然的笔墨,紧紧扣住乌篷船的典型特征加以描画,同时透露出自己一种闲适隐逸的情思,也弥漫着淡淡的乡愁。
《西溪的晴雨》记叙了作者赏游西溪的两次经历: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日,而途中所见所为,无不充满文人的雅兴,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悠然的诗情,而作者在文章中营造浓厚的诗意氛围,也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的艺术感受。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骍,字适之,别号自胜生、藏晖室主人,笔名:骍、铁、笑、天风等。安徽绩溪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大学拿到文学学士学位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鲁迅(1881—1936),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他的诸多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翦伯赞(1898——1968)著名历史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维吾尔族。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26年,参加北伐军政治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开始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0年到解放战争期间,按照周恩来的部署,他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和香港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等职。曾与郭沫若、范文澜等筹建军了中国史学会。史学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一、二卷)、《历史问题论丛》等。
章节目录
北京的春节
北平的四季
背影
社戏(节选)
孔乙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故都的秋
少年闰土
济南的冬天
扬州的夏日
内蒙访古
西溪的晴雨
差不多先生传
乌篷船
故乡的野菜
大家小绘:经典美文遇见绘本(全15册)3-6岁童立方出品是2020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刘绍棠,汪曾祺,丰子恺,胡适,萧红,朱自清,王剑冰,等。
得书感谢您对《大家小绘:经典美文遇见绘本(全15册)3-6岁童立方出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