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这本书在文学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突破,被认为是至今为止学术水平最高的当代文学史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评述了20世纪50-9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学,内容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当代文学的分期和时期特征;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方式;文学思潮的演化;各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的状况;对当代文学主要作品的评述等。

作者简介

作者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修订版序

前言

上编 50-70年代的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

一 40年代的文学界

二 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三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四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第二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

一 “遗产”的审定和重评

二 刊物和文学团体

三 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四 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五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第三章 矛盾和冲突

一 频繁的批判运动

二 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延续

三 对规范的质疑

四 分歧的性质

第四章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

一 诗歌道路的选择

二 普遍的艺术困境

三 穆旦等诗人的命运

四 “七月派”诗人的遭遇

第五章 诗歌体式和诗歌事件

一 “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二 青年诗人的艺术道路

三 50年代的诗歌事件

四 当代的政治抒情诗

第六章 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一 “现代”小说家的当代境况

二 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三 当代的小说样式

四 类型单一化趋向

第七章 农村题材小说

一 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二 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三 赵树理的“评价史”

四 柳青的《创业史》

第八章 对历史的叙述

一 革命历史小说

二 “史诗性”的追求

三 《红岩》的写作方式

四 革命的“另类”记忆

五 《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第九章 当代的“通俗小说”

一 被压抑的小说

二 寻求新的替代

三 “都市小说”与工业题材小说

四 《三家巷》及其评价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

一 “非主流文学”

二 最初的“异端”

三 “百花文学”

四 象征性的叙述

五 位置的置换

第十一章 散文

一 当代的散文概念

二 散文的“复兴”

三 主要散文作家

四 杂文的命运

五 回忆录和史传文学

第十二章 话剧

一 话剧创作概况

二 老舍的《茶馆》

三 历史剧和历史剧讨论

四 话剧的“高潮”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学”

一 1958年的文学运动

二 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

三 文学的存在方式

四 “文革文学”的特征

第十四章 重新构造“经典”

一 创造“样板”的实验

二 “革命样板戏”

三 小说“样板”的难题

四 “经典”重构的宿命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学世界

一 公开的诗界

二 小说创作情况

三 “地下”的文学创作

四 “天安门诗歌”

下编 80-90年代的文学

第十六章 文学“新时期”的想象

一 “转折”与文学“新时期”

二 体制的修复和重建

三 文学规范制度的调整

四 80年代的作家构成

五 文学著译的出版

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学概况

一 80年代文学过程

二 “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资源

三 文学历史的“重写”

四 文学诸样式概况

第十八章 “归来者”的诗

一 “文革”后的诗歌变革

二 “归来者”的诗

三 诗歌流派的确认

第十九章 新诗潮

一 《今天》与朦胧诗

二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

三 新诗潮主要诗人(一)

四 新诗潮主要诗人(二)

第二十章 历史创伤的记忆

一 创伤记忆与历史反思

二 三部中篇小说

三 “复出”作家的历史叙述

四 “知青小说”的演变

五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一)

一 文学的“寻根”

二 “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

三 风俗乡土小说

四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

一 文学创新与“现代派文学”

二 “先锋小说”的实验

三 面向世俗的“新写实”

四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说

一 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二 女作家的小说(一)

三 女作家的小说(二)

第二十四章 散文

一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二 老作家的散文

三 抒情、艺术散文

四 学者的散文随笔

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学状况

一 90年代的文学环境

二 文学界的分化

三 文学的总体状况

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诗

一 90年代诗歌概况

二 诗歌事件与“活跃诗人”

三 几位诗人的创作

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说

一 长篇小说的兴盛

二 小说创作与文化事件

三 90年代的小说家

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9—2000)

初版后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洪子诚。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当代文学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赵树理文集:焦裕禄 电子书
《焦裕禄》为赵树理的剧本集,取其中一篇《焦裕录》为书名。这本剧本集收录了《韩玉娘》《万象楼》《十里店》《焦裕禄》等六部赵树理的剧本。这些作品创作于1956年至1966年,影响深远。《焦裕禄》,是赵树理看了晋城县剧团排演的河南省焦作市豫剧团的同名本子,认为剧中把焦裕禄神化了,于是,他深入兰考,到群众中去采访焦裕禄事迹,并写出了前三场,但终因陷入创作困境而辍笔。赵树理1964年6月动笔开始创作《十里店
见信如面(最美情书系列) 电子书
“最美情书系列”之《见信如面》,精心收录了70余篇鲁迅、徐志摩、朱生豪、萧红、闻一多等大家写给爱人的书信篇目。
王国维与陈寅恪 电子书
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沉潜传统,传承典范,三十载探寻前辈大师精神世界的倾心之作。
随时的修养系列匆匆 散文书籍 电子书
朱自清力作,共收录31篇随笔、散文。
深深尝了人间味 电子书
老舍、萧红、林徽因、史铁生等12位文学名家的人生告白,最具生命真意的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