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的限度:“重写文学史”的想象和实践

“重写”的限度:“重写文学史”的想象和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重写文学史”为研究对象,整体性考察“重写文学史”与80年代历史语境之间的多重关联。

内容简介

“重写文学史”建构了全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确立了影响深远的现代化文学叙事。它与80年代诸多的社会文化思潮都拥有共同的价值指向,试图在一个意识形态发生重大分裂而政权又保持连续性的环境中开辟尽可能广阔的言说空间。作为应对“文革”后严重文化危机的社会话语之一种,构成重建文化主体和意识形态正当性的力量之一。本书以“重写文学史”为研究对象,整体性考察“重写文学史”与80年代历史语境之间的多重关联,辨析“重写”主体的知识构成、美学旨趣和政治诉求,厘定话语的变迁史和具体的行为实践之间的复杂互动。

作者简介

作者杨庆祥,文学博士、诗人、批评家,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出版有思想随笔《80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我选择哭泣和爱你》及评论集《分裂的想象》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在今天语境中再看“文学史重写”问题(代序)

绪论 如何理解“重写文学史”的“历史性”

一 “重写文学史”的当下性和文化内涵

二 “重写文学史”与学科的重构

三 研究的对象、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从历史实际出发”和“重评”的分歧

一 从唐弢版《中国现代文学史》说起

二 “从历史实际出发”的“重评”

三 对“现代文学”理解的分歧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和“去历史”叙事

一 “20世纪中国文学”提出的几个背景

二 “现代化”与“去历史”叙事

第三章 上海的“重写”姿态和内涵

一 上海:“重写”的另一发生空间

二 “新潮批评”、“文学圈子”与“重写意识”

第四章 反思“重写文学史”:审美主义和主体意识

一 审美性和作品中心主义

二 叙事体式背后的主体意识

三 对“当代文学”的态度

结语 重新解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一 现代文学成为“古代文学”?

二 “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研究”

三 “整体性”与“当下性”

四 现代文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附录一 “20世纪中国文学”和80年代的现代文学研究——钱理群访谈录

一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

二 80年代的知识气候和学术传统

三 90年代以来的学术转向

附录二 历史视野中的“重写文学史”——王晓明答杨庆祥问

一 80年代语境中的“重写文学史”

二 90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和文学转型

附录三 知识分子精神与“重写文学史”——陈思和访谈录

附录四 《上海文论》和“重写文学史”——毛时安访谈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重写”的限度:“重写文学史”的想象和实践是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庆祥。

得书感谢您对《“重写”的限度:“重写文学史”的想象和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赵树理文集:谈兴趣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三里湾 电子书
立志做“文摊匠”的赵树理,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春之卷。
赵树理文集:焦裕禄 电子书
《焦裕禄》为赵树理的剧本集,取其中一篇《焦裕录》为书名。这本剧本集收录了《韩玉娘》《万象楼》《十里店》《焦裕禄》等六部赵树理的剧本。这些作品创作于1956年至1966年,影响深远。《焦裕禄》,是赵树理看了晋城县剧团排演的河南省焦作市豫剧团的同名本子,认为剧中把焦裕禄神化了,于是,他深入兰考,到群众中去采访焦裕禄事迹,并写出了前三场,但终因陷入创作困境而辍笔。赵树理1964年6月动笔开始创作《十里店
王国维与陈寅恪 电子书
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沉潜传统,传承典范,三十载探寻前辈大师精神世界的倾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