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

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研究者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学、美学思想提供帮助。

内容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大众文化理论,但是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却存在着种种怀疑、误解和理解上的分歧。

本书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理论家阿多诺、本雅明、洛文塔尔、马尔库塞的个案分析,并通过对生成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历史语境的深入考察,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存在着两种模式和两套话语: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构想了一种“整合”模式,本雅明的大众文化理论建立了一套“颠覆”模式。

前者经洛文塔尔、马尔库塞的补充论证,甚至通过本雅明的反证(他对传统艺术消亡时的怀恋)而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流;后者同样经洛文塔尔、马尔库塞的书写润色而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宝贵资源。

与此相对应,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也就形成了否定性与肯定性两套话语。两套话语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都有其理论盲点,因此,二者扬弃其片面性进而沟通对话很有必要。

中国的大众文化方兴未艾,大众文化理论却乏善可陈,本书对于思考、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大众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次增订,作者修订了原来引文的译文,并在书末新增了几万字的文献综述,能为研究者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学、美学思想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作者赵勇,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法兰克福学派内外》(2016)、《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2010)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第一章 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综论

一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合法性危机

二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

三 否定与肯定: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两套话语

第二章 阿多诺:将批判进行到底

一 什么是文化工业

二 从文化工业的视角看流行音乐

三 法西斯主义与大众文化

四 印刷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

第三章 本雅明:另类之音

一 巴黎:城与人,或大众文化的梦像

二 形左实右:摇摆于激进与保守之间

三 阿—本之争:关公战秦琼

第四章 洛文塔尔:逡巡于雅俗之间

一 摇晃的立场与暧昧的历程

二 大众文化是怎样生产的

三 通俗文学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第五章 马尔库塞:乌托邦的终结?

一 从“整合”到“颠覆”:大众文化的两张脸

二 走向美学:从异托邦到乌托邦

结语

附录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增订版后记

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是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勇。

得书感谢您对《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从理论到实务的整合(民生智库丛书) 电子书
书中每一个案例都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从需求评估、服务计划到服务实施、服务评估。
西藏的语言与社会 电子书
以当今的西藏为实例来考察语言与社会之间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是一部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个案研究报告。
感性的城市: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 电子书
本书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开辟了理解城市文化和空间的新方法。
汉字的形式构想与表达 电子书
本书通过字体设计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创造字形的方法。全书分为两个模块:概念构建和文字形态表达。概念构建解决作品的主导思想,形态表达解决作品的视觉造型,形态表达又分为字型和字形两方面来探讨。各部分内容贯穿了对历史的传承,案例丰富,以期为相关学习、研究者提供参考。
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在界定华语的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华语语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实际语料为基础,对华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推进华语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都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外华语词汇和语法描写的基本框架及方法,区分了海外华语词项特色词、义位特色词、搭配特色词、频率特色词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升温和海外华人的日益增长,业内的确需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