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组织角度考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 建党伊始:从“以俄为师”到“容共”“容国”

● 从孙中山时代起,就存在乎视组织建设的隐患

● 党派纷争: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

● “清党”蜕变后,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 组织形态:“以党统政”,“以军统党”

● 基础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

内容简介

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1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开始向一种新的党国体制转型。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

蒋介石多次公开强调,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涣散松懈之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种“涣散松懈”,源于它的“以军统党”的组织形态;源于基层建设的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源于党派的纷争离析:西山会议派、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等组织不断“火并”。最后,这个弱势独裁的政党无法逃脱尴尬悲凉的历史命运……

《党员党权与党争(修订增补本)》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方面。

作者简介

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等。

章节目录

第一章 以俄为师

一 改进与改组

二 三民主义为体,俄共组织为用

第二章 知识青年与国民党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二 基层组织的实态

第三章 从“容共”到“容国”

一 国共对相互关系的表述

二 中共口号的魔力

三 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

第四章 裂变:全代会与党统之争

一粤“二大”与沪“二大”

二中央特别委员会

三改组派与“三大”

四扩大会议与非常会议

五 “四大”的分合

六蒋汪合作与“五大”

第五章 蜕变: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一 清党与逆淘汰

二 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

第六章 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

一 劳资纠纷案例

二 劳方、资方与党方

三 《劳资争议处理法》的修订

四 两不讨好

第七章 党治与军治

一 中政会与中常会

二 重军轻党

第八章 党政关系: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

一 党政分开

二 双重衙门的权力之争

第九章 政治录用: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控制程度

一 党义治国还是党员治国

二 入党与入仕的关联

第十章 党的派系化与派系的党化

一 力行社:派系党化

二 CC系:党与派的双重面相

三 支撑与内耗

第十一章 战前党员群体分析

一 上层有党,下层无党

二 党员的社会构成

三 不好意思公开承认是党员

第十二章 党、政、团:战时体制的调整

一 三青团:党外造党

二 学而优则仕,学而不优则党

第十三章 战争泥淖中的党机器

一 党势扩张与党员构成的变化

二 战时党员吸纳机制

三 基层:空、穷、弱、散

第十四章 “六大”前后的派系政治与精英冲突

一 中央委员的派系构成

二 派系、代际冲突与体制内的自省

三 革新与自省的限度

第十五章 弱势独裁政党的历史命运

一 二十年之预言

二 军权唯大

三 弱势独裁

征引文献

党员、党权与党争是2010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奇生。

得书感谢您对《党员、党权与党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 电子书
本辑所收录的文章来源有三:一是2014年在杭州举办的“蒋介石与抗日战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二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三是另行邀约的佳作。分为“中外关系史专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专题”“学术论文”等六个部分进行呈现,集中展示近代中外关系研究视野下蒋介石研究的关注点和研究动态,以此促进该领域学术研究的交流和进步。
公民意识的时代性与本土化 电子书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的重要形式,是民主政治的支撑,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 电子书
揭示了学界过去语焉不详的当代中国妇女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比较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2辑/总第15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于比较政治领域的研究。
比较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辑/总第14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于比较政治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