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内容简介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作者简介
作者彼得·伯克,英国文化史学家,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荣誉教授,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成员。毕业于牛津大学,1962至1979年任教于萨塞克斯大学欧洲研究学院。随后,他来到剑桥大学,从事文化史研究,并曾担任伊曼纽尔学院的图书管理员和档案管理员。他的研究方向为早期现代历史,强调文化史和社会史对现代问题的意义。主要著作有《文艺复兴》《法国史学革命》《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制造路易十四》《什么是文化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理论家与史学家
一 聋子之间的对话
二 史学与理论的分野
三 对过去的摈弃
四 社会史的兴起
五 理论与史学的会聚
第二章 模型与方法
一 比较
二 模型与类型
三 计量方法
四 社会显微镜
第三章 核心概念
一 角色与展演
二 性与性别
三 家庭与亲缘关系
四 共同体/社区/社群与认同
五 阶级与地位
六 社会流动与社会区隔
七 消费与交换
八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九 庇护人、受护人与腐败
十 权力与政治文化
十一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十二 中心与边缘
十三 霸权与反抗
十四 社会抵抗与社会运动
十五 心态、意识形态与话语
十六 传播与接受
十七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混生性
十八 口传性与文本性
十九 神话与记忆
第四章 核心问题
一 理性与相对主义
二 共识与冲突
三 事实与虚构
四 结构与行动者
第五章 社会理论和社会变迁
一 斯宾塞的模型
二 马克思的模型
三 第三条道路?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一 去稳定化
二 去中心化
结论
书目
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译后记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是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英]彼得·伯克。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