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

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研究胡适《说儒》创作缘起、意旨及其所引发的儒学问题论争的专著,列入陈平原主编“学术史丛书”中。《说儒》是胡适较长的一篇文章,近五万字,发表于抗日战争前夕。《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试图重新将《说儒》放置在近现代的政治现实和学术史的大语境中考察,从日记、书信、文章著作中挖掘史料并进行再评估,探究胡适对儒学认识的变化轨迹,解释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酝酿到爆发过程中所持立场与其思想根源的关系。

作者简介

  尤小立,1964年生,江苏苏州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和哲学史研究,曾在《哲学研究》、《政治大学历史学报》(台北)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学术史丛书”总序

让儒学回归人文化成——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第二章 史、道、儒秩序的重建:晚清民初的原儒说及其出现的原因

第一节 晚清原儒论的初创:刘师培的奠基

第二节 题号由古今异:章太炎原儒及其范式意义

第三节 道为儒之本:张尔田的原儒说

第四节 “史”无前例:以江瑔、刘咸炘的原儒为例

第三章 《说儒》前史:影响《说儒》写作的内源性因素

第一节 思想碎片:学生时代有关儒家和孔教的认知

第二节 重建学术谱系:系统研究儒家和孔子思想的起始

第三节 《先秦名学史》和《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的“老前孔后”说

第四章 事不阻隔:《说儒》出现前胡适的学术重心

第一节 “整理国故”时期的原儒:许地山、陈钟凡、张寿林和狩野直喜

第二节 诉诸启蒙:胡适1920-1930年代初的学术重心

第五章 时势造境:《说儒》的出现

第一节 胡适学界中心地位的确立及自我反省

第二节 学界地位如何消解?学科化、唯物论和清华哲学学派

第三节 不意成圣:胡适的孔子式孤独

第六章 寻觅重心:《说儒》的文化密码(上)

第一节 超越“尊孔派”:《说儒》出现的意味

第二节 原始的儒:殷遗民和殷民族的教士

第三节 儒之“柔逊”与文化的“倒征服”

第七章 建构重心:《说儒》的文化密码(下)

第一节 文化乃王道:文化上的“倒征服”及其历史依据

第二节 儒教教主:《说儒》对孔子形象的塑造

第八章 《说儒》的争议和反响

第一节 青年无畏:学生辈的回应和挑战

第二节 新派间的学术博弈:同辈学人的商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胡适儒学简谱

后记

作者小传

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尤小立。

得书感谢您对《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高庙太皞伏羲古国哲学思想史考 电子书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高庙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的发展历史的简要介绍。其余四掌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从最早的20万年前的考古发掘出土的物证开始,来阐述以高庙文化为背景的远古高庙太皞伏羲古国的思想文化,从萌芽诞生至成熟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儒:石元春自传 电子书
本书共十三章,前三章写感恩与成长;第四章写政治运动磨炼;第五和六章写治碱改土和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年;第七和八章写校长十年;第九和十章写学术云游;第十一至十三章写再披挂,决胜生物质。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文选研究领域的若干重要论文,对这一学科的研究进展、热点专题与最新成果进行了阐释。
邮人说邮 电子书
本书是一位退休“老邮政”纵谈邮政与集邮的专著。从一个“邮”字说起,或赏邮论邮,邮话连篇;或读信品信,牍海流连;或耕耘方寸,乐此不疲;或钟情文献,尽情采撷;或志在邮史,拾贝共享;也曾游来游去,觅邮交友,其乐融融。作者从事邮政(电)工作三十余年,爱邮、敬邮,多少年来以“邮人”的角色专注于“邮”海泛舟,由于其扎实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邮政经历,因而内容涉猎广泛,资料翔实;议论常纵横捭阖,叙述亦文采飞扬;既有
中国民族史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系列的第二部,收录了云南大学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的相关思考和学术实践,读者可从中看到一位中国民族史研究者走过的学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