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评传

王云五评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王云五评传》讲述了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发明者、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的创制者、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著名出版家王云五的生平事迹。

内容简介

王云五先生是一位奇人。他有时很传统化,但也热烈地接受现代意识和作风;他有时很现代化,但他拥有浓厚的传统的情调与德操。他是中国社会在中西、新旧冲突激荡时期中的产物,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的与西的、新的与旧的色彩,这些色彩不是拼凑的而是混合的,不是暖昧的而是鲜明的。在人生的舞台上,他扮演过各种不同的角色……对每一个角色他都以全部的精神加以拥抱,因此每个角色都演得有声有色。

作者简介

作者郭太风(1947—2006),祖籍浙江衢州,生于上海。198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任东华大学社科部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出版著作《文化的主流和支流》、《图解世界通史•古代卷》、《迈向现代化的沉重步履》(论文集)、《传统文化与民族自信》(合著)、《英国史话》,译著《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主编《中国革命史论》、《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参编史学著作和工具书2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与随笔约200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自序

第一章 从启蒙到学贯中西

第二章 跨入政门半只脚

第三章 出任商务编译所长

第四章 图书统一分类法与四角号码

第五章 多重色彩的企业家

第六章 重振商务事业

第七章 商务出书又出人

第八章 八年辗转苦维持

第九章 从参政员到“政治花瓶”

第十章 在金圆券风潮中

第十一章 孤岛附政

第十二章 重操旧业生辉煌

第十三章 “学界奇人”的最后岁月

王云五评传是201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太风。

得书感谢您对《王云五评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躬行出真知:王守觉传 电子书
王守觉,他是我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和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的开拓者。他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我国首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并在我国研制的晶体管高速计算机中得到应用。他利用硅平面工艺制成硅平面晶体管,为我国研制应用于国防领域的微型计算机奠定了基础。他成功地用自制的图形发生器自动制版技术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解决了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他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集成
没有盲区的天空:王越传 电子书
王越是我国著名的信息与通信系统专家。1932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的雷达工程系,留苏未成。1957年分配到西安国营786厂设计所工作,参与了中国第1台火控雷达的研制,之后一生从事火控雷达的研究工作。他是中国火控雷达事业发展的见证人。1991年王越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参与中国工程院的创建,是为数不多的两院院士之一。本书力图还原
世事如棋 真心依旧:王世真传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世真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王世真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电子书
王德滋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必须兼顾“四个平衡”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形势下研究型大学特别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四个平衡。他认为,在当前的“双一流”建设中,亦需注意处理好这四个关系。本书对王德滋一生的学术成长、学术成就、学术贡献进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电子书
王守武先生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半导体学的研究与开发的各个历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半导体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他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了优秀的贡献。他是我国微电子和半导体光电子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个锗合金晶体管,第1个半导体激光器,全功能4K位和16K位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他在国内早期积极倡导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