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帝制外交

洪宪帝制外交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洪宪帝制外交》主要研究取向是将洪宪外交回归到历史学术研究。

内容简介

英国对袁世凯意图称帝持何种态度?洪宪帝制运动时期中日关系为何恶化?袁世凯如何以协约国列强承认帝制作为中国参加一战的条件?洪宪帝制运动期间英国和日本如何争夺对东亚的主导权?日本为何一定要袁世凯下台?……本书参照中、英、日三国外交档案,将中国外交与东亚及全球外交联结,探讨洪宪帝制外交的复杂面相及其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唐启华,台湾历史学家,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国际关系史博士,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现任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东海大学历史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民国外交史研究权威,专长中英外交史、近代中国外交史、中国与国际联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英国购买中国军火交涉

第一节 欧战爆发后的东亚局势

第二节 巴克斯军火案

第三节 巴克斯案的后续发展

第四节 梁士诒军火案

第二章 帝制推动时期的外交 (1915年7月~10月中旬)

第一节 顾维钧出使与帝制外交

第二节 日本对帝制的态度

第三节 英国对帝制的态度

第四节 帝制正式推动与各国反应

第三章 列强第一次劝告[1] (1915年10月14日~11月11日)

第一节 东京决定干涉

第二节 三国劝告

第三节 北京的答复

第四节 中日延缓帝制交涉

第四章 1915年11月中国参战交涉

第一节 中国参战问题

第二节 英国与法、俄、日政府的咨商

第三节 日本反击

第四节 英日妥协

第五章 列强第二次劝告到云南起事 (1915年11月18日~12月24日)

第一节 再提劝告之交涉

第二节 接受推戴与对日妥协

第三节 列强第二次劝告

第四节 中日较劲与云南起事

第六章 护国军起事到延缓登基 (1915年12月25日~1916年1月21日)

第一节 护国军对帝制外交之谴责

第二节 登基与承认交涉

第三节 周自齐特使赴日交涉

第四节 日本反袁与暂缓登基

第七章 暂缓登基到袁世凯去世 (1916年1月21日~6月6日)

第一节 缓正大位与日本实力干涉

第二节 撤销帝制

第三节 对内收拾与对日妥协

第四节 日本扼杀袁世凯

结论

征引书目

洪宪帝制外交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唐启华。

得书感谢您对《洪宪帝制外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经纬度丛书·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大众 这是《大秦赋》没有说出的真相,两千年里的封建王朝盛世背后的隐秘所在。 只有在史料的字里行间,才能一点点拼凑还原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帝王权力规则。 从秦汉到明清的两千多年里,版图一直在变化,王朝不断在更迭,英雄人物在辈出,新品种食物在引进,工艺技术在増多,而底层民众的艰难生活,似乎从未有过大的改变。 那么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是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构造出了秦帝国,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无论历史怎样向前,秉持秦制的统治者们用商鞅、韩非之道治国,而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这也是两千年秦制帝国的常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5年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5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 电子书
以清代学政制度为切入点认识中国历史。
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 电子书
从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王权向全体臣民开征的普遍直接税入手,分析这一带有平等色彩的税制改革在一个等级-团体社会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难。
北京史学(2018年秋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20年春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