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一粒陶罐中的种子出发,讲述木垒的前世今生,全面了解木垒的人文历史,为其绘制一幅全景式的画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新疆天山地区考古发现的古代农业遗存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梳理木垒四道沟旱作农业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重点阐述在这一大背景中木垒县农耕文明的独特发展路径,以及与牧业、游牧生产方式的融合发展模式。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农业形态和社会生活,这些构成今天木垒大农业的历史前提,也是农业公园建设的优质资源。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图片资料,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面貌和风土人情。
作者简介
作者肖小勇,1964年生,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中央民族大学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所所长。发表学术论文30篇,出版有《中国新疆山普拉》《北城村》《具茨山岩画调查报告》等著作6部,《穿越时间的符号——中亚岩画解读》《西域考古图记》等译著8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木垒名称的由来
第一节 木垒与蒲类后国
第二节 木垒与蒲类国
第三节 木垒、穆垒与蒲类
第二章 独特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奇特的地质构造
第二节 奇异的地形地貌
第三节 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第四节 短小的山溪性河流
第五节 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 原始聚落的发现
第一节 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
第二节 原始村落遗址
第三节 早期墓葬与丧葬礼俗
第四章 农作物种子的发现
第一节 农业起源与扩散
第二节 农作物种子的考古发现
第三节 史前农作物在天山的传播
第五章 最早的居民
第一节 文化“基因”
第二节 种族、性别与年龄结构
第三节 物质生活
第六章 颇知田作到万亩旱田
第一节 颇知田作
第二节 历史上的屯田
第三节 万亩旱田
第七章 随畜逐水草
第一节 庐帐而居
第二节 游牧者的丧葬礼俗
第三节 木垒长眉驼
第八章 丝路通衢天山路网
第一节 丝绸之路之前的文化交流
第二节 天山上的丝绸之路
第三节 天山路网中的木垒
第四节 驿道烟尘
第五节 流动的人们
第九章 原始艺术、崇拜与景观
第一节 岩画艺术
第二节 原始崇拜和圣迹
第三节 景观
第十章 传统与发展
第一节 传统风俗
第二节 创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著作
三、论文
四、学位论文
五、外文
六、网页
缩写对照表
插图来源
后记
天山的种子:木垒的历史与文化是2020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肖小勇。
得书感谢您对《天山的种子:木垒的历史与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