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

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来关于水的人文研究的论文和专题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中外水历史、水文化水文明及水文化的当代应用研究的等。书中包括了对于水历史、水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的探讨、海外以及中国水历史研究、当代发展过程中水文化建设以及应对水危机的途径探讨、水文明的构建等内容。

本书具有宏大的视野,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到中国,也涉及到海外。书中所探讨的水文明、长江水文化等概念都具有首创性的前沿性,从理论到个案形成一个水历史文化的体系,是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郑晓云,现任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郑晓云也是我国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科学家,现任法国水科学院院士、美国水文化研究所官方顾问等国际职务,是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学术问题研究

水文明:内涵及当代构建理念

一 关于水文明的内涵

二 构建水文明的当代意义

三 当代水文明构建的理念

四 结语

水文明的形态范式演进与构建意义

一 关于文明与水文明

二 从水与文明到水文明的范式转变

三 水文明的特性与意义

四 结语

长江水文化:时代命题及其构建

一 长江水文化的内涵

二 长江水文化的构成

三 长江水文化的价值

四 长江水文化构建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五 结语

关于水历史

国际水历史科学的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探讨

一 水历史科学的背景与内涵

二 国际上水历史科学的进展与成果

三 水历史在中国的问题

四 促进水历史科学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五 结语

近年国外水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一 当代水文化发展的背景

二 国际上对水文化的理解

三 国际上水文化发展的现状

四 国际上关于水文化的前沿关注

水历史学科发展反思与建构

一 国际水历史学科呈现新趋势

二 中外水历史研究存在差异

三 建构中国水历史学科

论社会科学在应对当代水危机中的作用

一 当代全球水危机对社会科学的呼唤

二 水问题研究的社会科学分野是水科学的重要构成

三 国际上的一些研究前沿

四 加强中国社会科学对水问题的研究

水4.0:历史智慧与现实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化解当代水危机

一 全球水危机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

二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三 水生态文明如何建设

四 结语

国内外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一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

二 21世纪初的研究

三 国际河流研究及对湄公河的关注

四 结论与分析

天地皆水:水在傣泰民族文化构建中的角色

一 “天地皆水”的宇宙观及其现实影响

二 傣泰民族二元信仰空间中的水

三 水与傣泰民族的定居

四 水与傣泰民族社会关系的构建

五 水与傣泰民族社会生活的构建

六 结论与讨论

中外水文化的历史发展比较与启示

一 中外水文化发展的几点比较

二 国外水文化发展中的几点启示

发展问题研究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水文化的价值和实践思考

一 长江流域的水文化和长江水文化

二 水文化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价值

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水文化实践问题

四 结语

用文化的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一 建设生态文明 文化不可缺位

二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有文化自信

三 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助推力

让自然托起水可持续的未来

河流生命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一 关于河流生命系统

二 从实例中看河流生命

三 简短的启示

以文化引领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

一 西双版纳的生态文化内涵

二 目前西双版纳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 提升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云南与周边国家的水冲突与化解机制探讨

一 云南省近年来和周边国家的水冲突背景

二 近年来水冲突的主要焦点

三 关于建立化解水冲突机制、构建和谐流域的思考与对策

把践行节水优先作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 节水优先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二 践行节水优先的举措

建设湖泊友好型社会才是保护洱海的长久之计

传承发展湖泊水文化、夯实湖泊保护的根基

一 关于湖泊水文化

二 湖泊水文化的意义

三 传承建设湖泊水文化

海外水历史文化研究

早期西方水文明的构建及其影响

权力、认同与国家治理:水在罗马帝国兴盛中的角色

一 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城市引水供水系统

二 水利与罗马帝国社会权力的构建

三 水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

四 结论与启示

罗马帝国的水文明及其政治文化含义

一 罗马帝国的水文明

二 罗马帝国水文明的特征

三 罗马帝国水利的政治与文化含义

四 结论

文明交融中的埃塞克亚灌溉系统

欧洲水利遗产的历史内涵与现状

一 欧洲水利遗产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欧洲水利遗产的类型

三 欧洲水利遗产的现状

四 欧洲水利遗产带来的启示

海外历史水景观的发展与启示

一 海外历史水景观的形成背景

二 海外水景观的发展现状

三 几点启示

水卫生:人类生存和文明延续的基石

国外节水面面观

一 实施节水战略

二 广泛开展公众节水教育

三 大力推广家庭节水设施

四 积极推进节水科学研究

五 几点启示

专访

水文明探索中的苦旅者

水文化研究缘起

学术思路:力求学贯中西

国际访水之路

社会服务与学术奉献

水历史的学科构建

水历史、水文化与应对全球水危机

社会科学不可缺位水问题研究

构建“水友好型社会”需要认知水的多维价值

加强国际合作 搞好水文化研究

附录:中国水历史文化与海外比较研究(英文论文)

Chinese and Greek Ancient Urban Hydrotechnologie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TRODUCTION

THE PERIOD CA.7000-1000 BC

THE PERIOD CA.1000 BC-330 AD

THE PERIOD CA.330-1453 AD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Culture:The Historical Crystal and Current Energy

Reference

A Small River and the Big Capitals:The Logic of Qin Huai He River Management of China

Introduction

Conclusions

Reference

Tuo Shan Yan Dam and City Ningbo: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Urban Water Management through a Big City of China

1.Introduction

2.The Logic of the Water Management from 11th Century

3.The Aspect of the Dam’s Engineering

4.The Influences of the Social Aspect

5.Conclusion

The Evolution of Sanitation in the Rural Area of Southwest China:With Case of Dai Villages of Xishuangbana,Yunnan Province

1 INTRODUCTION

2 Sanitation in the Dai traditional society

3 TRANSFORMATION OF SANITATION IN DAI AREAS

4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ANITATION

5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Acknowledge

REFERENCE

后记

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是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晓云。

得书感谢您对《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指出,齐泽克主体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上,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嫁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缝合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这种结合彰显出意识形态的主体间性、幽灵化和不可能性的理论特征。但这种缝合显然不可能完美无瑕。在理论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陷入了后结构主义的窠臼中;在实践上,滑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泥沼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批判性地考察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
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 电子书
本书以文化散论的形式,围绕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这一主题,从孔孟经典著述原文出发,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包括政治制度(强调君主、贵族、平民三方势力均衡)、经济制度(主张自由贸易)、刑罚制度(反对连坐)、统筹制度(合理税收、储蓄未来)、分配制度(比如森林使用权)、福利制度(“哀哉鳏寡”),等等。书稿反复强调建立在“爱有差等”基础上的小共同体(家庭、家族、社区)的重要性,认
生态文明 电子书
本书分三篇:上篇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替、生态危机的根源、可持续发展的兴起和困境;中篇生态文明观,研究地球表层与信息增殖、全球生态文明观及其理念的思想渊源、生态文明观下的价值观;下篇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及路径,环境持续、经济绿色、文化生态、科技创新、社会和谐发展。
闽台民间的心灵家园与文化变迁 电子书
本书的核心重点,总体概括有以下方向:以闾山教派之整体为研究对象;台海两岸教派文献比对;学术理论与宗教实践两全;合并文献与田野调查;中文与日文等文献交叉比对;厘清过去不当传说。本书综合了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观点,采取了古今文献梳理,配合两岸实地田野调查,融合而成。
论集体主义的历史谱系: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型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儒家文化的理论视野,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集体主义的历史谱系,追问集体主义的“问题化历史”,具体阐述了集体主义的原始起源、逻辑形成、历史构象、文化表征、教化方式、近代型变和论域延展等问题,较为完整地阐释了传统社会“个体与集体”的理论型构与内在关系,有力回应了集体主义的历史不在场观点,巧妙驳斥了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不讲个体利益的片面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