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意造本无法

我书意造本无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研究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的专著,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内容简介

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在书画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也是文人士大夫中与佛教关系最密切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书从苏轼与佛教的因缘、苏轼书画观与佛教、苏轼书画创作理论与佛教、苏轼书画作品受佛教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展论述,通过苏轼的书画与佛教这个个案,对佛教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展实证性与科学性的讨论。

作者简介

作者陈中浙,别名陈南璋,1969年12月5日生于浙江永嘉。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曾出版多部专著,如《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一超直如来地:董其昌书画中的禅意》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版自序

原序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概况

一 选题说明

二 研究方法

三 先行研究概况

第二节 书画艺术与佛教关系的流变

一 魏晋南北朝的发端时期

二 隋唐五代的展开时期

三 北宋的深入时期

第三节 北宋书画艺术与佛教的特征

一 北宋书画艺术的特征

二 北宋佛教的特征

第一章 “我在壮岁,屡亲法筵”

第一节 苏轼的家庭佛缘

第二节 苏轼与佛僧的交往

一 与云门宗佛僧的交往

二 与临济宗佛僧的交往

三 与其他宗派佛僧的交往

第三节 苏轼对佛教的理解

一 对佛教的理性追求

二 对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汲取

第四节 苏轼的佛教受益

一 诗词文受佛教的影响

二 处身行事受佛教的影响

第二章 “我书意造本无法”

第一节 书画的欣赏品评观

一 诗书画“本一律”的审美趣味

二 “包容无碍”的“圆融”之美

三 重“常理”的品评标准

四 “形神”论的“中观”之美

五 “不留意于物”的“无住”观

第二节 对书画功用的认识

一 “游戏三昧”的功用

二 “悦人”功用的随意性

三 “参禅悟道”的功用

第三章 “无意于佳乃佳”

第一节 创作方法

一 “通融无碍”的创作观

二 “无法之法”的创新观

三 “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心态

第二节 创作构思

一 “空故纳万境”与虚静之心

二 “身与竹化”与禅定精神

三 “成竹于胸”与“顿悟”特色

第三节 创作表达

一 “急起从之”与“当下”精神

二 “尽意”与“直指本心”

三 饮酒创作与“分别之心”

第四章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第一节 准备期的作品

一 刻意锻炼的“执着”相

二 “抒情写意”的前兆

第二节 突变期的作品

一 大胆的反叛精神

二 “放心而为”

三 萧散随意

第三节 成熟期的作品

一 “于相而离相”

二 “平淡自然”

三 “圆满”境界

结论

参考文献

一 专著

二 期刊论文

三 书帖与画册

附录一 苏轼与佛僧交往系年

附录二 苏轼书画艺术活动系年

附注

后记

再版后记

我书意造本无法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陈中浙。

得书感谢您对《我书意造本无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的三把刷子 电子书
本书是企业家、收藏家柯福晟的自传。书中共十六章,内容包括:母亲、童年、磨炼、卖菜、绿豆、创业、柑桔、教训、出名、退房、分忧、风波、淘宝、拍卖、友谊、龙窑。
我的厦大范儿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从知行合一、青春建功和多彩校园三个方面出发,记录在校师生和校友的求学、实践和工作经历,展现厦大人的奋斗与担当、责任与奉献。知行合一部分,主要记录厦大师生的社会实践、留校任教、竞赛比拼等经历;青春建功部分,主要记录厦大校友的扎根基层、入伍参军和艰苦创业等故事;多彩校园部分,主要记录厦大学子的求学之路、个人成长、师生情谊等内容。百载风雨,百载希冀,百载一梦,每一篇文字、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厦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 电子书
跌宕起伏的时代大背景,几经曲折的追梦人生,完整呈现了段文杰先生在不同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传播和弘扬。
我思古人:古代铭刻与历史考古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汇集,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有关金文、玺印、砖瓦文字、简牍文书等出土古代铭刻文献的释读考证与研究文章,对汉唐之间的城址、墓葬、出土器物等进行的考古综合研究论述,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考古专题论文,如对宋墓砖雕孝子图画、日本出土简牍等材料的研究,显示了作者深厚扎实的学术素养。其中尤以古代铭刻文字及画像石、壁画、葬具等方面的研究颇具新意,所获研究成果多受到国内外学界认同,并推动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