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

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文学、电影、绘画和行为艺术等各个方面,论述了阿拉伯、伊朗、印度、日本和中国的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的审美趣味的迎合。

内容简介

现当代阿拉伯、日本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和地区的文坛和艺术界,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文坛 “为翻译而写作”,影坛 “为获奖而拍摄”,画坛 “为展览而绘画”的现象。这些文艺现象一个总的特点就是迎合西方的审美取向,表现东方社会的愚昧、落后、神秘、荒诞、怪异,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正好符合了西方对“他者”东方的想象。

这一类的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存在“媚西”的心理,对特殊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人物、环境、情节上进行“奇观式”的展示;艺术形式上一味追求新奇怪异的效果。

尽管创作主体为促进社会而揭示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主观上并不具有他者化的意愿,但西方的文化市场和评论界也往往以“他者”的眼光对这类的作品表示出赞赏,从而诱导了一些后来的东方创作者趋向他者化的文艺创作。

作者简介

作者林丰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阿曼卡布斯国王讲席项目研究教授,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绪论 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

一、他者化与西方化

二、东方文化的他者化倾向

上编

第一章 东方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第一节 阿拉伯作家:从洋人情结到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第二节 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第三节 日本文坛的诺贝尔文学奖策略

第二章 东方文学中的他者视角

第一节 西方中心主义的创作视角

第二节 阿拉伯现代文学中的“他者”眼光

第三节 日本文学:对“他者”的迎合与自然的意识之间

第三章 他者化:神秘怪诞的东方

第一节 杰马勒·黑塔尼苏菲神秘世界的构建

第二节 奈保尔与纳拉杨对神秘印度的不同认知

第三节 中国文学中的荒诞母题

第四章 他者化:东方文学作品中的落后与堕落主题

第一节 阿拉伯作家笔下的落后现象

第二节 普列姆昌德对印度社会落后现象的揭露

第三节 媚俗堕落的中国写作

第五章 “为获奖而拍摄”的东方电影

第一节 阿拉伯电影: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第二节 迎合西方的伊朗获奖影片

第三节 西方大奖诱惑下的中国电影

第六章 为展览而美术:另类的行为艺术及前卫派绘画

第一节 创作主体普遍追求作品被展览的浮躁心态

第二节 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生吞活剥与文化虚无主义倾向

第三节 另类的行为艺术

下编

第七章 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想象与消费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中的阿拉伯主题和阿拉伯形象

第二节 东洋迷梦:西方视野中奇异的“他者”

第三节 西方人从文艺作品中读解到的中国

第四节 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

第八章 传统东方学与他者化

第一节 殖民运动与东方学

第二节 东方学家的东方主义倾向

第三节 阿拉伯—伊斯兰形象的构建

第九章 后殖民主义与他者化

第一节 殖民和后殖民时代的模仿

第二节 阿拉伯现当代作家的后殖民主义倾向

第三节 后殖民倾向的印度英语文学和侨民文学

第十章 文化误读与他者化

第一节 文化误读和他者化的普遍性

第二节 区分不同的文化误读

第三节 消除文化交流中的“贸易逆差”

第十一章 结语:建立多样化的世界文化生产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丰民。

得书感谢您对《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的城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发展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人的城镇化。
寻墓者说 电子书
本书是对苏联文学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对苏联政治、历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罗斯文学在苏联时期受到政治扭曲后的一些真实情况。
消费者的反抗:用人性营销留住商机 电子书
抛弃过度宣传的套路,营销的一切应回归人本。
走近民办教育探索者的精神世界 电子书
为你全面展示民办教育探索者的思想、追求、困惑和感悟。
思考型组织:领导者的六种思考能力 电子书
本书从几种不良的思维定势问题入手,指出企业领导者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时,需要具备快速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从而引出企业领导者应该培养的六种思考能力,即独立思考、批判思考、全局思考、深度思考、动态思考、人性思考。作者希望以此六种能力帮助领导者全面提升思考能力,打造思考型创新组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