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家的专著。
内容简介
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家的专著,旨在通过介绍其基本观点,阐释其作品意义,探究其重要特征,评介她们对美国女权文学批评的重要贡献,折射当代美国女权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以及与其他理论思潮的联系,审视其在21世纪的发展态势。迄今为止,国外专门针对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进行梳理的专著并不多见,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的专著更是凤毛麟角。
作者简介
作者金莉,1986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19世纪美国小说与妇女文学,回国后曾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美国研究》上发表数篇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当代美国女权文学评论的多维视野与发展趋势
揭露男权文本“厌女现象”、提高女性性别意识
挖掘女性文学文本,定义女性文学传统
勇于实践,建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视角
跳过雷区,探索女权主义理论话语体系
强调差异,走向多元批评模式
消解中心,打破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界限
拓展外延,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
结语
葆拉·G.艾伦 (Paula GunnAllen) (1939—2008)
伊丽莎白·埃蒙斯 (Elizabeth Ammons) (1948—)
格洛丽亚·安扎杜尔 (Gloria Anzaldúa) (1942—2004)
玛琳·巴尔 (Marleen Barr) (1953—)
尼娜·贝姆 (Nina Baym) (1936—)
劳伦·布兰特 (Lauren Berlant) (1957—)
卡西·N.戴维森 (Cathy N.Davidson) (1941—)
安·德赛尔 (Ann duCille) (1949—)
约瑟芬·多诺万 (Josephine Donovan) (1941—)
朱迪斯·菲特里 (Judith Fetterley) (1938—)
简·安妮·盖洛普 (Jane Anne Gallop) (1952—)
苏珊·K.哈里斯 (Susan K.Harris) (1945—)
卡罗林·G.海尔布伦 (Carolyn G.Heilbrun) (1926—2003)
贝尔·胡克斯 (bell hooks) (1952—)
黄秀玲 (Sau-ling Cynthia Wong) (1948—)
桑德拉·M.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 (Sandra M.Gilbert and Susan Gubar)
金惠经 (Elaine H.Kim) (1942—)
海瑟尔·V.卡比 (Hazel V.Carby) (1948—)
玛丽·凯利 (Mary Kelley) (1943—)
芭芭拉·克里斯琴 (Barbara Christian) (1943—2000)
安妮特·克罗德尼 (Annette Kolodny) (1941—)
特伊·戴安娜·雷沃列多 (Tey Diana Rebolledo) (1937—)
阿德里安娜·里奇 (Adrienne Rich) (1929—)
林英敏 (Amy Ling) (1939—1999)
莉莲·鲁宾逊 (Lillian Robinson) (1941—2006)
奥德丽·洛徳 (Audre Lorde) (1934—1993)
凯特·米利特 (Kate Millet) (1934—)
艾伦·莫尔斯 (Ellen Moers) (1928—1979)
陶丽·莫伊 (Toril Moi) (1953—)
雪莉·塞缪尔斯 (Shirley Samuels) (1957—)
芭芭拉·史密斯 (Barbara Smith) (1946—)
帕特里夏·迈耶·斯帕克斯 (Patricia Meyer Spacks) (1929—)
克劳迪亚·泰特 (Claudia Tate) (1946—2002)
简·汤普金斯 (Jane Tompkins) (1940—)
琳达·瓦格纳马丁 (Linda Wagner-Martin) (1936?—)
谢丽尔·A.沃尔 (Cheryl A.Wall) (1948—)
艾丽斯·沃克 (Alice Walker) (1944—)
乔伊丝·W.沃伦 (Joyce W. Warren) (1935—)
伊莱恩·肖沃尔特 (Elaine Showalter) (1941—)
芭芭拉·约翰逊 (Barbara Johnson) (1947—2009)
附录: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与理论参考书目
后记
当代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家研究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金莉。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家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