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中的情感与身份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与身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提出关系导向身份的概念,开拓国际关系身份研究的视野。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关系本位本体性假定对结构主义和理性认知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导向社会身份的概念,建构了社会身份再生产的情感动力框架,论述了互动实践中产生的情感因素为社会身份再生产提供了动力基础与方向。并运用该理论框架对“东亚共同体”这个集体身份符号在东亚合作进程中快速兴起复又逐渐弱化的现象提供解释。

作者简介

作者季玲,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2004年、2011年分别在外交学院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10—2011年受富布赖特项目资助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访学。研究兴趣为国际关系理论、东亚地区合作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为什么以及如何研究身份

第一节 体系建构主义身份理论的不足

第二节 本体性批判与身份概念的重构

一 体系建构主义的本体性批判

二 关系本位与身份概念的重构

第三节 作为身份符号的“东亚共同体”

一 “东亚共同体”符号的兴起与弱化

二 经济利益的驱动与现实政治的阴霾

第四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概念与理论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 全书结构与各章内容

第一章 体系建构主义的身份理论

第一节 体系建构主义的身份概念

一 团体身份与社会身份

二 角色身份与集体身份

第二节 身份的形成和进化

一 理性战略互动与集体身份的形成

二 角色身份、亲社会行为与集体身份

第三节 本体性批判与身份理论的困境

一 理论的本体性假定

二 体系建构主义的本体性假定

三 本体性假定与身份理论的困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关系本位与身份概念的重构

第一节 角色身份理论与社会身份理论

一 角色身份理论与身份凸显

二 社会身份理论与认知、情感心理进程

第二节 关系本位思想

一 国际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关系性

二 关系的本质特征是运动

三 关系互动产生意义、培育情感

第三节 关系导向身份

一 关系导向身份与“关系性社会身份”

二 关系导向身份的情境依赖

三 互动与身份建构的认知与情感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情感、行为倾向与认知

第一节 从情绪到情感

一 情绪

二 情感

第二节 情感与行为倾向

一 情感要素的独立性和情感研究的必要性

二 情感的动机性与行为体的趋避行为

第三节 情感与认知

一 情感与认知的整体性:情绪事件与情绪图式

二 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系导向身份建构的情感动力框架

第一节 情感与身份建构研究

一 情感研究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兴起

二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与身份建构

第二节 关系导向身份建构的情感动力框架

一 情感附着与社会身份凸显

二 社会身份互动与情感激发

三 情感动力与身份的建构与转化

第三节 情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 情感研究的方法论难题

二 情感问题研究方法的原则

三 个体情感集体化与情感研究的途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亚合作与东盟互动身份

第一节 东亚合作与东亚共同体

一 “东亚共同体”符号的兴起

二 “东亚共同体”符号的弱化

三 “东亚共同体”与关系导向身份

第二节 历史互动、情感与东盟互动身份

一 冷战期间东盟的弱国身份与消极情感体验

二 冷战后地区秩序主导者身份与积极情感体验

第三节 互动身份与行为规范

一 东盟方式与东亚地区的合作原则

二 东盟+模式与东亚合作的组织形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情感与“东亚共同体”的兴起

第一节 东盟身份危机与10+3机制的建立

一 亚洲金融危机与东盟地区主导者身份危机

二 身份确认战略与10+3机制的建立

第二节 东盟身份确认与“东亚共同体”符号的兴起

一 中日韩融入东盟主导的区域经济政治合作框架

二 东亚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与初步设想

第三节 积极情感、外向性合作倾向与积极认知

一 积极情感与东盟国家的行为倾向

二 积极情感与东盟的认知评估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情感与“东亚共同体”的弱化

第一节 大国的挑战与东盟身份确认危机

一 地区大国对主导权的竞争

二 东盟维护主导国社会身份与东亚峰会的转向

第二节 东亚合作功能化与“东亚共同体”的弱化

一 东亚合作的路径之争与合作功能化

二 情感调节下的现实政治认知

第三节 消极情感、内向性合作倾向与消极认知

一 消极情感与东盟内向性合作倾向

二 消极情感与消极认知偏向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与身份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季玲。

得书感谢您对《国际关系中的情感与身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身份认同视角下的中德关系(1990~2013) 电子书
本书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过去20多年中身份认同视角下的中德关系,梳理德国外交层面的价值观内涵及其理论来源,以及价值观是如何影响国家利益的,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德两国外交关系的身份和价值观念背景,对研究中德关系及中国制定对德国外交政策有参考借鉴意义;对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创新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价值观学习的情感基础研究 电子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青少年价值观学习的情感基础研究”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成果,本书直面当代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和学校价值观教育现状,基于情感教育理论观点和旨趣,对价值观与人的关系进行社会历史考察,立论“情感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这一命题。据此提出价值观教育的“学习者立场”,并由此启发学校在课堂教学、教师素养、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基于情感的
国际刑事司法中的程序与正义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与国际人权公约、国际刑事司法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国际刑事法院审前羁押与释放的制度与实践、被告人在场权与缺席审判、被害人诉讼程序参与权的理论与实践等。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第10卷 电子书
本书设“专论”“学科发展状况”“经典外文文献选译”“书评”“附录”五个部分,收录了《国际法话语权认知体系论析》《论国际强行法的理论发展》《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国际法地位》《国际投资法转型与改革》等文章。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徜徉于“长安与河北之间”,带我们走进唐代历史的另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