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

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文集选自2011年9月召开的“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学术研讨会交流发表的文稿。

内容简介

该次会议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推进民国人物的研究,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和的共五十余位学者与会。

在会议的开幕式上,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馆长理查·苏飒先生、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教授先后发言,对于该次会议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双方之间进一步的合作交流表示支持。

作者简介

作者吴景平,法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著作有:《宋子文评传》、《宋子文思想研究》、《宋子文政治生涯编年》、《宋子文与他的时代》、《中华民国史(1937—1941)》、《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国外交》、《政商博弈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金融》、《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37)》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复旦——胡佛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系列”总序

Preface: Hoover Institution and Fudan University Modern China Research Series: Leadership and Archival Documents

前言

超越思维定势,全面推进民国人物历史研究

近代中国人物研究 ——编辑《近代中国人物研究》和《近代中国人名辞典》的经验

绥远抗战与蒋介石对日政策的转变

一、日本关东军扶植傀儡军侵扰绥远,企图拉拢傅作义成为新傀儡

二、“安内”与“攘外”并进,蒋介石一面处理两广事变,一面指示阎锡山进击日本傀儡军

三、两广事变解决,安内有成,蒋介石重点对日,准备抗战

四、主动进击,蒋介石决定收复百灵庙

五、蒋介石要求扩大战果,进一步收复商都等地

六、蒋介石对日政策转趋强硬的标志

缓冲势力:在华北面对日本人的宋哲元(1935—1937)

一、冀察政务委员会

二、经由冀东的大规模走私

三、宋哲元与走私

四、天津镇压

结论

蒋介石三次下野比较研究

三次下野的核心因素

桂系与蒋氏的三次下野

蒋介石下野前的布置

蒋介石下野后的反思

三次下野与家族关系

苦撑待变:从南京失陷到皖南事变期间的蒋介石(1937年12月—1941年1月)

一、蒋介石抗日持久战战略及其实施(1937年12月—1938年10月)

“ 对俄国欺凌之态应坚忍不激, 以期有济也”(1938 年11 月—1940 年4 月)

“ 惟有安毋躁, 观待其变与结果也”(1940 年5—8 月)

“ 是乃天父扶掖之力而非人事所能为也”(1940 年8—9 月)

“ 应尽量宽维, 一以忍字为本也”(1940 年10 月—1941 年1 月)

结论

“无可奈何花落去” ——蒋介石与“戡乱动员”

“ 戡乱动员” 的历史背景

“ 戡乱动员令” 的公布

“ 戡乱动员令” 的实施

“ 戡乱动员令” 对中间势力的影响

蒋介石对美军事“外交”之探究:白团、外岛危机与同盟关系的形成(1950—1954年)

一、前言

二、“和”与“战”之间的徘徊

三、白团:蒋介石的日本军事顾问

四、“双胞胎”计划

五、1954年外岛危机与台美同盟关系的建立

六、代结论:谈判过程与缔约的意义

蒋介石权威主义人格特征的心理学分析

导言

从F量表看蒋介石的权威主义人格特征

结语

近代中国男人的“孝”与“男性特质”: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修母墓为中心的研究

王采玉和蒋介石:孤儿寡母

逆子?孝子?

蒋经国母毛夫人

蒋经国的棉背心

胡适与蒋介石研究论纲

一、首次见面透露的信息

二、“诤友”:胡适与蒋介石关系的基点

三、胡适与蒋介石的私谊

四、胡适与蒋介石关系的几个阶段

张群与蒋中正的人事布局

一、前言

二、同学、同志、部属

三、调整对日关系的执行者

四、政治上的重要助手

五、关键时刻的建议

六、结语

蒋介石与战后国共相争中的日本人角色

一、胜利之初蒋介石对日本战俘的处理方针

二、国民政府对日本技术人员的留用

三、蒋介石在“另起炉灶”后的“运用日人”

结束语

从南京事件到济南惨案 ——蒋介石亲英美外交政策的确定

一、南京事件与蒋介石的反苏外交政策

1.南京事件国民政府反帝政策的延续

2.蒋介石未同英美直接接触

二、清党与联日——蒋介石对于南京事件态度的转变

1.蒋介石初持“北军肇事”说

2.日本与“中共肇事”说

3.清党与蒋介石认定“中共肇事”说

4.“中共肇事”说质疑

三、济南惨案与蒋介石的拒日政策

1.田中义一内阁与对华干预政策的确立

2.田中义一反对蒋介石与国民政府二次北伐

3.济南惨案与绕道北伐

四、蒋介石亲英美外交的确立

1.英国政府对南京事件态度的转变

2.英美列强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3.济南惨案后蒋介石确立亲英美政策

2.宁案的解决

“内外交困”下蒋介石的对苏外交 ——从阿山事件至华莱士使团访华前后(1944年3—7月)

一、新疆地方当局的报告与国民政府之慎重应对

二、苏联之外交与宣传攻势及国民政府的对策

三、华莱士使团之斡旋与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之研讨

结语

蒋介石日记中的孙立人

一、孙立人其人其事

二、日记中吐露不满

三、或用或遣的两难

四、南部阅兵事件的爆发

五、案情转化为包庇“郭廷亮匪谍案”

六、结语

蒋介石与毛泽东领导艺术的比较

一、领导特点

1.蒋:坚持立场、必要时妥协、自信的缄默

2.毛:通盘考虑、灵活性、说服力

二、领导风格

1.蒋:政治道德化

2.毛:领导随意化

三、成就与失败

1.成就

2.失败

3.总体评价

四、实现中国富强的同志

1.共同目标

2.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共存

3.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联系

4.建立一个超级大国的基础

毛泽东与东方情报局:亚洲革命领导权的转移

一、斯大林否认东方情报局的存在

二、毛泽东一心要建立东方情报局

三、从第一学习组到马列学院分院

四、毛泽东成为亚洲革命的领袖

陈其美和李平书

一、陈其美、李平书的初次相遇

二、李平书没有转向革命派

三、二次革命时李平书不可能与陈其美合作

四、李平书的奔走与出走

五、二次革命中的陈其美

六、佳话之中有遗憾

晚清新式教育与民国名人 ——以浙江为中心

试论穆藕初在近代棉纺织业方面的贡献

一、穆藕初以“科学管理”引领实业风气

二、创办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

三、穆藕初与《交易所周刊》

同时代日本学者对中华民国的认识

一、矢野仁一及其对中华民国的认识

二、围绕袁世凯政权末期的中国命运的论争及其参加者——内藤湖南、吉野作造、矢野仁一

三、围绕抗日统一的中国之论争及其参加者—— 矢内原忠雄、 大上末广、 中西功、 尾崎秀实

结语

一个人改变了台湾经济:尹仲容的经济思想与实践

一、与宋子文关系密切

二、掌管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台湾经济起死回生

三、一本书改变了尹仲容

四、第一次财经大辩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五、执行民营化政策、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六、扬子木材案尹仲容落马

七、第二次财经大辩论:如何推动外汇贸易改革?

八、1958年外汇贸易改革

九、发展出口导向工业、继续深化改革

十、一个不彻底的改革:亟须深化改革

十一、需要一个全面性的改革

十二、奖励出口条例、台湾经济起飞

十三、尹仲容的经济思想

十四、一个人改变了台湾经济

戴笠抗日思想和实践研究

一、军统前身“蓝衣社”的诞生与抗日紧密相关

二、戴笠的抗战思想

1.从国际视角看待抗日战争

2.情报战

3.游击战

4.全民抗战

5.巩固后方以抗战

关于胡佛研究院档案馆藏 宋子文档案整理与研究的若干思考

一、胡佛研究院业已开放的宋子文档案概况

二、重新编写胡佛研究院藏宋子文档案目录

三、编写宋子文档案的文件夹提要

四、重要文档的选编、录入和校注

五、编写“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藏宋子文档案人名、地点、主题索引”

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是2013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景平。

得书感谢您对《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