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广义刑事政策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了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存在样态。
内容简介
当前我国刑事政策实践中,犯罪被害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现实棘手问题。犯罪被害人的刑事政策实践表明:道德同情主导下的“盲目保护主义”和国家主义刑法观主导下的“刑罚表征主义”没有触及和反映潜在犯罪被害人渴望社会安全深层次本质,而被害人群体和被害认同的思潮实际上却在刑事政策实践中日益汹涌。只有方法论和哲学根基上更新知识,才能为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布迪厄的场域范式为刑事政策中得犯罪被害人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运用法社会学范式考量被害人行为策略和逻辑,辨析被害情感的刑事政策价值,从而为刑事政策中的被害人规范化出场提供教义学论证。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害人与刑事政策的“客观”关系如何界定;怎样确立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与传统刑事政策区别;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合法性基础何在;被害人刑事政策能否回应实践中的犯罪被害人“困境”?被害人刑事政策与刑法制度建构之间如何衔接和协调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宣刚,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法学系副教授,法学博士,模拟法庭实验室主任。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2003)、南京师范大学(2006、2015),获法学学士、法学理论硕士和刑法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包括《湖北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刑法学论文2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2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其他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问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三 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
四 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超越二元对立:刑事政策场域与犯罪被害人关系论
第一节 个体与社会:社会学分析的两种进路
第二节 “场域—惯习”视域中的刑事政策与犯罪被害人
第二章 行动者策略与逻辑: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本体论
第一节 行动者策略与刑事政策
第二节 行动者规则: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基本命题辨析
第三章 被害情感的理性建构: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价值论
第一节 被害心理、被害情绪和被害情感
第二节 被害情感与刑事政策
第四章 类型化与规范化: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实践进路
第一节 类型化: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规范化之源
第二节 被害人影响刑事入罪规范的限度
第三节 泛化和规范化:被害人参与刑事司法的困境与出路
第四节 主体认同:被害人认同与缓刑制度的有效性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宣刚。
得书感谢您对《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