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学引论

审美学引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审美学的基本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对美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涉及审美的发生、审美主体、审美客体、艺术等方面,特别是对于科学美、艺术美、美育的作用、现代派艺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兼具学术理论价值和知识普及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潘必新,1939年生,浙江绍兴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研究班。毕业后即到中央音乐学院执教,任文艺理论和美学教研室主任。先后讲授过艺术概论、音乐与各门艺术之比较、美学原理、康德美学研究、黑格尔美学研究、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等课程。学术研究的方向是美学和艺术理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

绪论

一 审美活动与审美学

二 审美学学科的创立

三 康德的思考:审美学何以能够成立?

四 审美学传入中国

五 审美学的对象

六 从两种审美学体系谈到审美学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审美的发生

第一节 审美是人类的特权

第二节 探索审美发生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 历史上的几种审美发生论

第四节 审美发生的条件和过程浅探(一):审美主体的孕育

第五节 审美发生的条件和过程浅探(二):审美客体的产生及其被发现

第二章 审美主体

第一节 审美活动两要素

第二节 审美主体研究的历史情况

第三节 审美主体的特点

第四节 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

第五节 审美体验

第六节 审美主体的养成:美育

第七节 “美育即情育”说商榷

第三章 审美客体

第一节 审美客体研究的历史情况

第二节 审美客体的特征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第四节 关于所谓科学美

第四章 艺术与艺术的美

第一节 “没有艺术这东西”吗?

第二节 意象——艺术的本体

第三节 成功的表现——艺术的美

第四节 说说现代派艺术

后记

审美学引论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潘必新。

得书感谢您对《审美学引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学纲要·美学精要 电子书
《美学纲要》是1913年克罗齐受美国赖斯学院院长之邀,为该校落成典礼撰写的讲演稿,是对《美学的理论》中探讨的美学问题的扩展和深化,它充分论述抒情直觉及艺术创造的理论、批评及文学艺术史的方法论。《美学精要》是克罗齐于1928年为《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版撰写的“美学”条目,是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简明、全面的概述,内容涉及艺术作为独立的精神形式,美学作为哲学学科,艺术与语言、艺术与修辞学、艺术与哲学、诗人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香山美学论集(1) 电子书
2016年7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一期“中国美学暑期高级研修班”。与会者聚集在香山脚下,共同聆听,热烈讨论,相互交流——“香山一期”成为他们共同的名字。本书收录的27篇论文,选自研修班学员提交的个人成果。它们涉及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诸多方面,有着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代表了研修班学员个人的收获,也记录了中国美学界一次富有意义的学术集会。
西方当代美学史 电子书
本书把西方当代美学分成相互关联的三面:1900-1960年的西方现代美学,1960年至今的后现代美学和全球化阶段的美学。本书重点评介了三面相中的近20个大美学流派,及其内含和相关的众多小流派。本书既对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做了呈现,又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演进和逻辑上的关联。
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