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以新的学术视野,对杜威哲学的意义进行了新的思考,从而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有新意的杜威。
内容简介
以民国时期发生在北京的社会教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横向梳理其实施内容,纵向揭示其发展脉络,并在现代化视域下讨论社会教育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蕴含的教育革新价值和社会改造意义。书中将民国时期北京社会教育活动分为文化教育、生计教育、通俗教育和特殊社会教育,指出社会教育在实施内容和方式上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和丰富的动态发展过程。认为尽管受到政局动荡及其他因素影响,民国时期北京的社会教育活动仍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王成兵,1979年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的话
序
分析的哲学与叙事的哲学
当今哲学争论的两个主要议题
分析哲学的任务:探寻心智与语言是如何起作用的
分析的明晰性与对话的明晰性
确定的存在和非确定的存在
结论
儒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一种对话
杜威留给21世纪的遗产
一 追寻杜威思想影响的路径
二 文本的解释学完整性
三 杜威的技术哲学的前溯:动态的系统理论
四 杜威的技术哲学的前溯:概念—命题理论
五 对逻辑学所造成的冲击
六 经济学
七 教育
杜威与罗蒂之间的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
基础和证明
自由和自我实现
偶然和统一
社会和哲学
公众/个人和手段/目的
文化政治学
新老实用主义:杜威还是罗蒂?
杜威的哲学的改造
总体倾向
民主和教育
杜威的共同体理念
一
二
三
杜威与民主
一
二
三
模仿在杜威定性思维理论中的角色
定性思维:对二元论、理智主义的哲学教条和哲学谬误的挑战
《定性思维》:杜威的模仿理论
我们怎样思维:对客体及其关系的逻辑力量的解释
杜威的探究理论拉
作为有机体行为的探究
作为工具的探究
先验在探究中的角色
常识和科学
逻辑的对象
抽象化
探究中的质料与形式
判断
命题及其关系
作为社会探究的逻辑
代议制民主、参与式民主和社会变革的轨道
一 导言
二 “普通”公民在民主社会中的角色
三 杜威与协商民主
四 作为典范的好科学
五 平衡排除和包容
六 结论:一个个案研究
古典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与新实用主义
介于哈贝马斯与罗蒂之间的伯恩斯坦:一种杜威式的重建
杜威教育学中“真实的”概念
附录
编后记
当代美国学者看杜威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成兵。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美国学者看杜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