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经济史学家汪敬虞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文章合集。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研究中国近代手工业及其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的地位、中国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工业生产力变动、中国工业资本估计问题、中近代的产业革命精神等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主要专题文章,主要文章有中国近代手工业及其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的地位、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的起步、1933年中国制造所得、中国工业资本估计等。

作者简介

作者汪敬虞,又名汪馥荪。1917年7月生于湖北蕲春。193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后转入经济系学习。194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46年改任助理研究员。1949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5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79年晋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99年1月退休。2006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1988-199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汪敬虞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经济史学家。他在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近代买办、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发生、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史的中心线索等方面,以及经济史研究的资料建设方面,成就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一 中国近代工业化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近代手工业及其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的地位

一 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前途

二 中国近代手工业与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生的关系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理论问题

中国近代茶叶的对外贸易和制茶业中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一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变迁

二 中国茶叶生产中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三 中国茶业的现代化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

中国近代生丝的对外贸易和缫丝业中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一 中国近代生丝的对外贸易

二 中国现代丝厂的产生

从继昌隆缫丝厂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从上海机器织布局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关于民族资本现代企业产生问题的讨论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的产生 ——兼论洋务企业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二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

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的起步

一 工业

二 矿业

三 交通运输业

四 金融、保险和海外贸易

五 小结

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产生过程中的若干特点

一 关于生产技术的引进

二 关于民间活动的超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

20世纪30年代中国城乡手工业问题初探

一 旧中国手工业的落后性质

二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手工业的蜕变

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就业

一 引言

二 工业生产的规模

三 工业就业的规模

四 工业生产的结构

五 工厂的劳动生产率

六 工厂生产中的收入分配

后记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工业综述

一 题目的说明和资料的解析

二 战时华北工业资本

三 战时华北工业就业

四 战时华北工业生产

五 战时华北工业结构

六 战时华北工业的若干史实

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三 中国近代工业化水平评估

1933年中国制造业所得

一 工厂部分

二 手工业

三 所得分配

四 所得变动

抗日战争前中国工业生产中外厂生产的比重问题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工业生产指数初步研究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工业资本、就业与生产估计

一 题目的说明和资料的分析

二 华北工厂的统计

三 华北工业资本的估计

四 华北工业生产与就业的估计

五 华北工业资本、生产、就业指数的试编

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官营事业资产估计

一 工矿

二 铁道

三 公路

四 航运

五 空运

六 邮电

七 渔林

八 公共工程

九 金银外汇

中国工业生产力变动初探(1933—1947)

一 1933年和1946年中国工业生产力的估计

二 伪满时期东北地区工业生产力的变动

三 战时沦陷区工业生产力的变动

四 战时后方工业生产力的变动

五 中国工业生产力的衰退

中国工业资本估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汪敬虞。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近代外债制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电子书
本书借鉴制度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以历史学研究为本位论述中国近代外债制度演变。内容包括近代外债萌生的外在推力,晚清外债制度的艰难定型,民初外债制度重建的新旧博弈,债信危机与整理外债的曲折展开,南京政府的财政整理与外债自主更新,抗战时期外债制度的变通等部分,试图以呈现中国近代外债制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为基本立足点,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最后总结了近代外债制度演变的举债主体单一化、债务来源多元
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 电子书
中国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发展失调既有全国层面的制度政策因素,也有中西部的区域因素。中西部的改革开放本相对滞后,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带的农业自然条件缺少国际比较优势,面对全球化尤其是农产品市场全球一体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既要克服全国层面的制度障碍,还要针对中西部的特殊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本书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中西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21世纪中国新工业化战略与西部大开发 电子书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变的核心动力。一个国家工业化战略理论体系,是由产业发展论和区域发展论组成的。后进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理论体系与发达国家(或工业化国家)不同,后进国家工业化战略理论体系中产业发展论有自己的特点,而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可以共享。工业化战略的重点是产业结构战略和空间结构战略的有机结合。本书尝试建立后进国家工业化战略理论体系。
中国近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以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个案 电子书
帮助读者理解与认识民族资本企业在没有实现国家民族独立的境况下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的历程。
建筑的工业化思维:装配式建筑职业经理人的入门课 电子书
本书是针对装配式建筑职业经理人的启蒙书籍,帮助读者获得全局视角,是从事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希望加入该领域的学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