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在近代中国社会境遇中发生,并伴随时代更迭不断发展,演出形式日益丰富,构成一道亮丽的都市景象。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慈善义演本体,探讨其嬗变轨迹与历程,透视背后的不同力量,挖掘其主要表现类型、分析演化特点与社会功用,使人们理解近代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转型及其意义,并丰富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面相。

作者简介

作者郭常英,陕西西安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史学月刊》主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慈善义演

第一节 晚清时期慈善义演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都市环境与社会文化生态

二 都市娱乐与戏曲演出生态

三 传统慈善转变与近代义赈兴起

四 西方慈善方式的注入和影响

第二节 晚清时期慈善义演的产生

一 上海地区慈善义演的出现

二 京津地区慈善义演的诞生

三 江皖水灾筹赈的南北并举

第三节 晚清时期慈善义演的初兴

一 “寓善于乐”:慈善义演的内生本源

二 善与人同:慈善义演的社群网络

三 身份认同:慈善义演的行业动力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慈善义演(上)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慈善义演的发展

一 影响慈善义演的外部环境因素

二 慈善义演的社会效用与发展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慈善义演的繁荣

一 慈善义演中的政府与社会力量

二 慈善义演的运作与新象

三 慈善义演的繁荣与变调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慈善义演(下)

第一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慈善义演

一 沦陷区义演:慈善为怀与柔性统治的共存

二 非沦陷区义演:慈善公益与民族救亡的变奏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慈善义演

一 助学扶贫:救助功能的延续

二 管控约束:政府税权的渗透

三 义演的延续:难民救助

第四章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主体力量

第一节 政府力量

一 缺位与失位:慈善义演演变中政府的站位

二 无助与协助:慈善义演变迁中的政府功能

第二节 社会力量

一 慈善之光:20世纪早期民间社团举办的慈善义演

二 个案研究:近代中国红十字会与慈善义演

第五章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主要类型与功能

第一节 传统义务戏

一 义务戏的嬗变

二 义务戏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慈善游艺会

一 行业救助

二 战争募捐、灾荒救济及助学扶贫

第三节 慈善音乐会

一 慈善音乐会的出现

二 慈善音乐会的反响

三 慈善音乐会的品质

第六章 慈善义演与中国近代慈善事业转型

第一节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内在效用

一 促成慈善事业转型

二 形塑社会娱善文化

第二节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外延影响

一 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互动

二 社群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培育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常英。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生态权研究 电子书
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生态权,用生态权的思想构筑或者修正法律制度,这也是本书主要的理论贡献。
地点理论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学术热点“地点理论”的专著。
“宁可”类复句研究 电子书
“宁可”类复句是何种关系的复句,不仅关涉前后小句的语法语义关系,更涉及对“宁可”词性的认定及词汇化等诸多问题。本书在句管控理论的指导下,深入探讨现代汉语层面的“宁可”类复句在句群中的地位,进而蠡测其在篇章衔接中所起的作用。除此之外,本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与“宁可”类复句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宁”标语言单位的问题、“与其……宁可……”的配搭问题、“宁可”类复句加“但”及相互转化的问题等。
家庭负担系数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对当前我国居民家庭支出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英汉使役动词研究 电子书
每一种语言都有表达使役的动词和构式,谈语言谈语法必谈使役用法,英汉表达使役概念和使役意义的方式非常丰富。本书探讨了常用的英汉使役构式的异同、动词及物性、非典型使役构式等。以大量的例证说明构式题元角色分析法、标记论和使役过程重写法能较好地分析和解释非典型使役构式,反身代词这一角色的句法表现对于各类非典型的使役动词使役性的解读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