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对中国新诗传播接受现象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特色鲜明。
内容简介
一百年来,关于新诗发生、个体诗人风格、创作思潮、新诗流派、中外诗歌关系、诗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但是,关于新诗传播接受现象与问题的探索,则成果很少。其实,新诗的传播接受与新诗创作几乎是同时发生并同步发展的,最早的新诗刊发在《新青年》《新潮》《晨报副刊》等报刊上,接受读者的阅读批评;《创造周刊》《新月》《现代》《七月》《诗创造》《中国新诗》《诗刊》《文艺报》《人民日报》等刊发了大量的新诗广告、通讯、读者来信、新诗批评等,传播新诗理念,参与新诗发展建构;1920年代初,新诗作品就结集出版,诸如《尝试集》《女神》《新诗集》《新诗年选(1919年)》等,向大众展示新诗成就,引导他们阅读新诗,培育新诗读者,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新诗创作;1920年代中期开始,出版了大量的文学史著作,诸如《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新文学史框架里叙述、定位新诗,赋予新诗历史合法性,为新诗的继续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研究丛书”总序
导论
一 文化生态与新诗发生机制
二 中国新诗释义
三 何谓新诗经典化
第一章 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文献
第一节 基础与问题
第二节 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新诗经典化途径
第一节 文本敞开
第二节 诗作留存
第三节 新诗历史化
第四节 途径与经典化
第三章 跨语际传播塑造功能
第一节 跨语际诗歌翻译与中国诗歌形变
第二节 “十七年”英文版《中国文学》诗歌选译论
第四章 选本与新诗经典化
第一节 新诗倡导与内在矛盾
第二节 历史重构与经典化功能
第五章 世纪焦虑与“新诗经典选本”现象
第一节 世纪情结与新诗定位
第二节 选本特征与百年“经典”遴选
第三节 价值与反思
第六章 文学史著作与新诗经典化
第一节 现代“无韵诗”入史考论
第二节 1980年代现代文学史重写与新诗经典化
结语 中国新诗评估的第三范式
一 新诗与社会转型、现代文化建构
二 新诗与现代诗学、审美意识建构
三 新型评估范式运用的复杂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研究丛书)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方长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