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研究丛书)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中国新诗传播接受现象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特色鲜明。

内容简介

一百年来,关于新诗发生、个体诗人风格、创作思潮、新诗流派、中外诗歌关系、诗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但是,关于新诗传播接受现象与问题的探索,则成果很少。其实,新诗的传播接受与新诗创作几乎是同时发生并同步发展的,最早的新诗刊发在《新青年》《新潮》《晨报副刊》等报刊上,接受读者的阅读批评;《创造周刊》《新月》《现代》《七月》《诗创造》《中国新诗》《诗刊》《文艺报》《人民日报》等刊发了大量的新诗广告、通讯、读者来信、新诗批评等,传播新诗理念,参与新诗发展建构;1920年代初,新诗作品就结集出版,诸如《尝试集》《女神》《新诗集》《新诗年选(1919年)》等,向大众展示新诗成就,引导他们阅读新诗,培育新诗读者,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新诗创作;1920年代中期开始,出版了大量的文学史著作,诸如《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新文学史框架里叙述、定位新诗,赋予新诗历史合法性,为新诗的继续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研究丛书”总序

导论

一 文化生态与新诗发生机制

二 中国新诗释义

三 何谓新诗经典化

第一章 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文献

第一节 基础与问题

第二节 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新诗经典化途径

第一节 文本敞开

第二节 诗作留存

第三节 新诗历史化

第四节 途径与经典化

第三章 跨语际传播塑造功能

第一节 跨语际诗歌翻译与中国诗歌形变

第二节 “十七年”英文版《中国文学》诗歌选译论

第四章 选本与新诗经典化

第一节 新诗倡导与内在矛盾

第二节 历史重构与经典化功能

第五章 世纪焦虑与“新诗经典选本”现象

第一节 世纪情结与新诗定位

第二节 选本特征与百年“经典”遴选

第三节 价值与反思

第六章 文学史著作与新诗经典化

第一节 现代“无韵诗”入史考论

第二节 1980年代现代文学史重写与新诗经典化

结语 中国新诗评估的第三范式

一 新诗与社会转型、现代文化建构

二 新诗与现代诗学、审美意识建构

三 新型评估范式运用的复杂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研究丛书)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方长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文化天津”的宏阔视阈下,对古代与近代天津文学文献进行分类介绍和评价,并借此进一步建构天津文学文献学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天津文学、传统诗文文献、笔记杂著文献、方志文献、碑刻文献、天津报刊文献、天津文学研究论著等。本书因对现存的文献做了一次较为详尽的整理,无疑会推动抢救性发掘、整理某些重要文献,且有助于天津市未来有计划地开展包括“天津文献集成”在内的天津文化工程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电子书
本书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之一种,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由绪论和6章内容组成,主要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如何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构建努力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有机融合,其中包括“中国化”历史成因的剖析以及标志性成果的概括;“中国化”时代创新需要厘清的价值观念、理论体系、思想资源的整合以及大众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丛书学理与诗意的探寻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全面而系统地收录了安徽大学教授、博导、评论家赵凯自2000年至今撰写并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45篇。赵凯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专家,这部评论集的文章主要针对安徽本土的文艺现象有感而发,正是作者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成果展现,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深刻的历史意味。收录的评论文章曾陆续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神猴: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的故事在泰国的传播 电子书
两大东方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的古典文学中都有代表性的“神猴”,印度神猴是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中国神猴是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印、中神猴故事也流传到泰国,并深受泰国百姓的喜爱和推崇。本书从民间流传和文本流传两个方面入手,以两个神猴在泰国社会文化中的影响为线索,相互交流的现状为重点,对印度哈奴曼、泰国哈奴曼以及“中国哈奴曼”——孙悟空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找到他们形象演变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活跃于1930-1950年代一批分别用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从以往零散的关注整合为一个群体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