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

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重新梳理了西方19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先锋派、当代艺术等艺术观念。

内容简介

本书重新梳理了西方19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先锋派、当代艺术等艺术观念,对艺术“祛魅”的内在文化逻辑、现代艺术范式的内在张力、当代艺术语境的错位、现代美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理论的重构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度阐释。在此基础上,本书反思了艺术终结之后的理论危机、超越美学与审美回归论等问题,旨在重构具有中国人文底蕴的艺术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作者周计武,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艺术理论与美学。著作《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先后获南京大学人文科研原创奖、江苏省人文社科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译著《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导论:一种分析方法》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言 不是艺术的艺术品——回应杜尚的难题

一 艺术与物

二 专注与剧场性

三 艺术之名与艺术界

四 问题与方法

第一部分 艺术的祛魅

第一章 世界的祛魅与艺术的危机

一 艺术的现代性诊断

二 艺术形式的非人化

三 艺术合法化的危机

第二章 艺术的解体与和解

一 从诗到散文

二 辩证的想象

三 艺术的和解

第三章 形象的祛魅与经验的重构

一 形象的魔力:光韵

二 光韵的消散:祛魅

三 拯救性批判:讽喻

第二部分 现代艺术的张力

第四章 艺术话语的现代转型

一 线性的进步观与永恒的现时体验

二 理性的压抑与感性的碎片

三 艺术自主性与无用之用

四 古典、现代与后现代

第五章 现代艺术观念的生产与消解

一 艺术家的传奇:使命体制与天才观念

二 形式的救赎:纯粹与绝对

三 趣味的区隔:艺术消费与文化资本

第六章 现代艺术的创作机制与信仰的再生产

一 从美学判断到社会学分析

二 艺术界:分工与合作

三 合作机制:惯例与共识

四 艺术家的名声:信仰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七章 先锋艺术的“雅努斯面孔”

一 先锋与隐喻:审美的政治化

二 先锋与传统:创造性的破坏

三 先锋与庸俗:俗套的发明

四 先锋与颓废:反艺术的艺术

五 先锋、先锋派与先锋精神

第三部分 后现代转向

第八章 范式转型与先锋精神的衰落

一 历史先锋派、后现代主义与先锋精神

二 艺术体制的后现代转型

三 表意实践模式的转变

第九章 当代艺术及其美学阐释的危机

一 当代艺术之争

二 当代艺术的合法性

三 合法性的危机

四 美学的重构

第十章 当代美学的价值危机及其重建

一 为消费而审美:商品美学

二 艺术化生存:批判美学

三 认识论的审美化:超越美学

第四部分 当代艺术在中国

第十一章 当代艺术的观念旅行与身份建构

一 当代艺术观念的发明

二 当代艺术语境的错位

三 中国符号与中国性

四 身份想象与多元的他者

第十二章 当代艺术生态的社会转型

一 当代艺术的历史分期

二 当代艺术的体制转型

三 当代艺术的群落演变

四 艺术真实的重构

第十三章 视觉文化视野中的当代先锋艺术

一 何谓当代先锋艺术

二 先锋性与当代性

三 形象的凡俗化

四 表征的反讽化

结语 破框而出的当代艺术与艺术批评

一 当代艺术的表征策略

二 加框与去框

三 艺术边界的消失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计武。

得书感谢您对《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们的未来与未来的我们:北京国际CG艺术双年展 电子书
本书作为双年展的作品集,收录了参展的70余位艺术家(团队)的数百幅作品,均为参展艺术家的得意之作,对于提升读者的审美水平、了解我国CG艺术的发展状况有很高的价值。
静止的艺术:静物摄影拍摄与后期教程 电子书
静物摄影是广大摄影爱好者最常拍摄的题材之一。静物摄影能很好地提升拍摄者布光、拍摄、后期的技术水准,而且对于拍摄者想象力也是个不小的考验。李楠的这本《静止的艺术——静物摄影拍摄与后期教程》根据他多年的商业静物拍摄与艺术摄影创作的经验,将静物拍摄技术与画意摄影艺术创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本书从最初的摄影器材、静物拍摄工具、构思的准备到前期拍摄以及后期调图等全流程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本书通过20余个典型的
艺术哲学 电子书
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每个渴望提高艺术修养的人必读的经典启蒙读物。傅雷先生翻译,尽可能保留文字原貌。
艺术鉴赏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艺术及艺术鉴赏,涉及艺术鉴赏相关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基础知识,对东西方艺术发展历史进行全景式描述和评介等。
艺术哲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丹纳在法国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二部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绘画的特征、主要形势和次要形势等;第三部分为尼德兰的绘画,介绍了其永久原因和历史时期;第四部分从种族、时代、制度三方面介绍了希腊的雕塑;第五部分为艺术中的理想。本书“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